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生活大補帖〉921孩子 教我生命體悟

2008/12/01 06:00

圖/鍾淑婷

文/李宏文

圖/鍾淑婷

這些孩子教了我一件事:告別至親的時候,因為愛與牽掛,所以我們不捨、不甘、惆悵、悲傷。但,告別也可以看作是放下、是釋然、是重新活過、是給彼此祝福。

最近讀一本書《目送》,內文中描繪親人悲歡離合、生老病死的題材: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內文描述是為人母少了兒子依附的落寞,是為人子失去父親的哀慟。然而,與至親分離的憾,不只作者有,凡是出生為人,就註定要在生命的各個轉角,為家人一一送行。只不過,有時是生離,有時則是死別;有的人比較幸運,多點時間預作準備,得以從容面對;有的人則措手不及,分離突如其來,甚至就此天人永別。

9年前,134個失依孩子在集集大震中送走他們的父母。

人們常說,「9」是個吉祥數字,代表好運長長久久,緣分久久長長。9年前,這群年幼的孩子,親眼目送父母離開人世,這場死別來得太快,也來得太早。9年來,失依孩子與爸媽的緣分雖盡,但思念就像放了長線的風箏,在孩子的心上飄啊飄的,從沒遠離。9年了,每次翻閱這些孩子的話,總是止不住心疼。

「明天是母親節,我好想媽媽。」

「爸爸媽媽在天上,沒有我在旁邊,他們都看不見我,會不會想哭?」

「爸媽已經很久沒來我的夢裡了,難道他們最近不想我了嗎?為什麼這麼久都不來看我?」

<疼惜>生離之苦 他們最清楚

幾年前,我和同事一塊去探視住在育幼院的九二一失依孩子。才初次見面,一個小男孩不怕生地跑到我面前,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你是誰啊?幹嘛來看我?」我微笑著,對這個小蘿蔔頭表明:「我也是兒福聯盟來的大哥哥啊!」沒多久,小男孩已經笑嘻嘻地跳到我背上來,一會兒要我陪他玩騎馬打仗、一會兒陪他玩浪船……。短短兩三小時的相處,小男孩儼然把我當成他的新「麻吉」。

陪孩子吃完午飯,我和同事起身離開。走出育幼院大門之前,我回過頭,向孩子們揮手道別;只見小男孩揚起手臂晃了晃,緊抿著嘴唇,沒有開口。那一刻,我瞥見小男孩的眼裡,偷偷藏著不捨,還有淡淡的哀傷。於是,我再次用力搖搖手,笑著對小男孩說再見,這時,他才面露期待,囁嚅地說:「你下次還要再來喔!」

經歷喪親之痛的孩子,遇上與人道別的情境,往往比一般孩子更容易勾起分離的焦慮。除了失親孩子之外,棄兒、出養童、被安置的受虐孩子,也會出現類似的反應。這些孩子雖未與父母訣別,卻都面臨了與原生家庭、寄養爸媽、社工叔叔阿姨……,等重要他人一一生離的苦。

<體認>告別之後 就當重新活過

這些年來,我的同事一路陪著九二一失依孩子長大,他們在《瓦礫中的小樹之歌》一書裡透露,這群孩子有一次參加日本慈善團體主辦的旅遊,到了最後一天道別的時刻,孩子們離情依依,紛紛掉下淚來,只有3個小兄妹臉上始終掛著笑容,因為哥哥對兩個弟妹說:「我們要記住過去每一件美好的事,未來每一天要好好地玩,認真過日子。爸媽沒機會了,所以我們要把他們的份一起玩、一起過,代替爸媽好好活下去。」「不管怎樣,最後我們一定要笑著說再見。」

這些孩子教了我一件事:告別至親的時候,因為愛與牽掛,所以我們不捨、不甘、惆悵、悲傷。但,告別也可以看作是放下、是釋然、是重新活過、是給彼此祝福。

目送摯愛的人離開,其實是一種告別的儀式,裡頭蘊含了值得珍藏的幸福;就算今生無緣重逢,至少,當下我們可以親自送對方一程,將他的背影盡收眼底,把過程化作回憶,不會徒留遺憾。

處在天災人禍頻仍、生離死別不斷的年代,面對種種無常與失落,失依孩子們的生命體悟,值得每個人靜心忖度。

(作者為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研發處組長、社工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