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關於宗教的隨筆-英倫隨筆之八

2009/01/14 06:00

◎王丹

因為在倫敦的住處,離大英博物館走路也就是五分鐘的距離;所以搬到倫敦之後,幾乎每天都會到這裡轉一轉。本來想趁機認真深入參觀的,但是轉了幾天發現根本沒有頭緒──原因無他,實在是太大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只知道按照我的「認真深入」的定義,恐怕一年也不夠用。所以,真的就是隨機地、跳躍式地每天來參觀。

這樣的隨機之中,仍然讓我有了一個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縱觀人類文明的精神軌跡,留下最深刻痕的,還是宗教。

無論是希臘羅馬的雕塑,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無論是早期北美的發展史,還是關於生與死的特展,更不要說我駐足最多的南亞及東南亞展廳,各種藝術形式所努力呈現的主體,宗教內容至少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幾千年來的人類發展,最能讓我們得以回溯到歷史之中的,就是宗教。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這也是與人性有關吧?不僅僅是東南亞國家基本上都是以宗教立國,就是放眼全世界,恐怕也沒有真正的無神論國家。這恐怕是因為,宗教的產生以及社會公共,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之上的,因而能夠超越時間和空間,護持著人類一路走來。而這樣的人性,就是我們的精神世界對於內心平靜的追求。在東南亞展廳中,到處都是或大或小的佛像,除了印度教中的濕婆大神有時會以歡樂的凡人面目出現之外,絕大多數的佛像,都是低眉垂目,面容安詳。做為觀者,你看到那樣的安詳面容,自然會感受到巨大的平靜;而這種平靜,又會傳輸到觀者的心中。那種心靈上的人與藝術品之間的溝通交流,就是偉大藝術品的力量所在。

宗教的意義,就是培養人養成內心的平靜。其實不僅宗教,哲學的使命也是如此。因此,宗教與哲學,二者的相通之處遠遠大於其他學科。那些優秀的哲學家,他們即使沒有具體的宗教信仰,其實也具備了濃厚的宗教精神。而內心的真正平靜,就是宗教與哲學所追求的境界。面對外界的紛擾我們心煩氣躁;面對死亡的不可抗拒我們惶恐不安;欲望令我們失望,而我們得到的東西又太容易失去。這種種的人生中無法繞過的關卡,我們要如何面對?我們能夠內心平靜地面對又是何等的重要。這些都是我們的人性中極力渴求的東西。而到哪裡去尋找這種平靜呢?有些人到哲學中尋找,而更多的人,則需要宗教的幫助與支撐。因此,宗教,或者宗教精神,是人類發展中基於人心的不可或缺的成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歷史中那麼多的東西都失去了,唯有宗教的痕跡,是那麼的深刻,那麼的綿延不斷。

曾經有政治力量想消滅宗教,比如極權主義政權,他們試圖建立無神論的王國。但是,且不說他們消滅宗教的方式其實就是建立一種新的宗教,只不過是一種邪教而已;從效果上看,這樣的企圖也從來沒有成功過。原因是如此的簡單:政治是一時的,而人性是永恆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