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全球觀測站〉芬蘭篇 不對分數推波助瀾

2009/03/25 06:00

圖/鍾淑婷

文/陳之華

圖片提供/天下文化

不論成績單上的分數高低,教育不能成為人性相互比較的催化劑,不能成為分類、貼標籤的審判官……。

圖/鍾淑婷

芬蘭,每個學期結束,孩子們都會拿到學期成績單,但形式會依照不同年級,分別以分數、評語或是學習滿意度等方式來呈現。

一般來說,高年級,也就是五年級以上學生的成績單,各個科目在該學期的學習成果會以1至10分顯示出來,或是以分數和評語並重的方式來呈現。但這些以分數為主的成績單,並不會有各科加總之後的總平均分數。

在六月初一個夏日,我們來到小女兒學校的大禮堂,那一天正在舉行期末結業聯歡會。我在禮堂外面,意外瞥見幾位中學部的芬蘭學生正在走廊上等候自己的弟弟妹妹。

其中一位男孩,一邊猛盯著手中那張薄到風一吹就會飛起的A4成績單,一邊猛按著手機上的計算功能。他使勁全力的按,又是抿嘴又是嘆氣,手中那張縐縐的成績單看得出已經被來來回回拿出好幾次。當時,不屬於同一所學校的大女兒、我和先生在一旁看得出神。這並不是我們第一回見到如此在意自己分數和總平均的芬蘭學生呢。

才剛參加完大女兒學校結業式的我們,在大女兒班上已經看到好幾位孩子,拿出手機急著算出手上成績單的總平均分數。有時甚至站在一旁的芬蘭老爸也會慢慢走到孩子座位旁,彎下高瘦的身材,低著頭用眼尾的餘光迫不及待瞄著孩子的成績單。每一次我在教室看著這畫面,總不免會心一笑。

我轉頭和一旁的先生說,哪個孩子會真的不在乎分數呢?是人,都會在乎吧!更何況,孩子就是孩子,拿到成績單後,不是滿臉懊惱的生悶氣,就是大大鬆了一口氣,也有的則是猛計算自己的總平均分數,然後互相打探彼此的成績。他們各式各樣的不同表情,讓身為旁觀者的我們,多了些許的苦澀與甘甜趣味。

<教育意義所在>孩子都想求好 分數不是標籤

有一回,我和朋友們說起這些見聞時,一位仍屬獨身貴族的朋友就問我,如果已經不去評比了,為什麼孩子們還是會在乎成績呢?

在我為人父母之後,似乎對於每個孩子的心性與人的基本心理,有了更深一層的體認。我知道每個人都渴望被愛、被重視。沒有人是不在意評比的,沒有人真的不在意成績、不在乎自身的評價、考評。相互較勁、對比,似乎是人性的一環,就像是同一家庭裡的兩個孩子,還是會在意父母是不是比較偏愛誰。

人的感性與理性,總在這種拉扯之中或強或弱的消長起伏著。每個孩子都希望能有好表現、討人喜愛;但卻又因為個性、才能不同,在每一個階段的學習自然不相同。

這樣說吧,哪個孩子不想求好?許多最後自暴自棄的孩子,其實是因為學校、家庭、社會、性格等因素所造成。不管是北歐人,還是亞洲人,人性都是相同的。

問題在於,一個社會怎麼去看那張薄紙一片的成績單?家長會怎麼說?學校、老師,甚至於街頭巷尾的鄰居們怎麼看?還有,整個社會國家與政府教育單位會不會一起去推波助瀾?國家與為政者的首要責任,是給大家希望,而教育不是只有給菁英和所謂「優秀的人」希望吧?而是必須要讓不同的孩子都有一線曙光與希望。不論成績單上的分數高低,教育不能成為人性相互比較的催化劑,不能成為分類、貼標籤的審判官。

當整個教育體制不去計較那種過早讓學生產生比較心態的分數,或是進一步去激化以分數做為互相競爭的心態,而是長期鼓勵大家一起以跑馬拉松式的方式永續學習,讓老師和學生都能夠較平和的以自我成長為學習宗旨,那就是從制度面上形成了公平、實在的教育環境,而不是制度反而成為扭曲人心的可怕淵藪。

<重點在學習>學期成績單 不做排名

在芬蘭,最有趣也深具意義的,還是莫過於學校總是不去計算任何學生的學期總平均分數,也從來不會為孩子做任何的成績排名,因為教育體系認為這時候去做任何的排名,沒有什麼意義與建設性。

說起學習成果的評比,兩個女兒曾經分別在赫爾辛基國際學校各自念了兩年整。學校每學期末,各科目任課老師會分別為孩子寫上一些話,當作學習成果評量。有趣的是,不同科別的老師竟能將同一個孩子的個性與學習態度、成果表現等,準確描繪出來。

兩個女兒後來分別轉入不同的芬蘭學校。低年級的學習成果評量,也是一份各科目老師撰寫的總學習報告;隨著年級升高,才有了各科目的評分。

如此一來,家長對於自己孩子在校期間,而且是長時間以來的個性發展、學習態度,和同學相處情況等,透過各科目老師的說明與建議,將會有更深切而整體的了解。這種與其說是學期成績單,倒不如說是老師對每個孩子一整學期的學習與成長,花了心思所寫出來的綜合觀察報告與對話來得更貼切。

<作者小檔案>陳之華

旅居芬蘭六年,亦曾居住英國、美國、奈及利亞等國多年。

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視覺傳播碩士。

現為自由撰稿人,著有《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芬蘭教育給台灣父母的45堂必修課》。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