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 恩重如媽媽 感謝妳

2009/05/10 06:00

<徵文大拼盤>
恩重如媽媽 感謝妳

圖/鍾淑婷

<徵文大拼盤>
恩重如媽媽 感謝妳

今天是母親節,家庭親子版除了要祝福全天下媽媽之外,更要對一些將愛無私地奉獻給不是自己孩子的女性,給予更多的掌聲,因為你們,讓這個社會更溫暖!

〈謝謝妳1〉

素食店老闆娘 手藝不藏私

文/大風(桃園縣)

長大離家之後,一直是浮游於油膩餐海的「老外」一族。直到有一天,意外發現租賃的公寓附近有個「素緣」的招牌。

玻璃櫥後面只有三大盤菜,老闆娘忙碌又親切的給我裝了有三道菜的五穀飯便當。我在平淡咀嚼中慢慢感受到五穀的清香、蔬菜的甜美。在老闆娘講究的食材,堅持的素道中,三餐不再只是繁忙中填飽肚子的瑣事,而成為以身體為中心的生活態度。

漸漸的我這「老外」好像找到新家,天天都來報到。有時幫老闆娘送便當到對面國中的警衛室,有時請教她料理的方法。後來老闆娘因為疲累決定不做晚餐,改成中早餐,我為了吃到美食,也跟著調整作息,原來的熬夜習慣竟隨之慢慢調整,氣色也愈來愈紅潤。後來我準備出國念書,老闆娘還做了筆記、讓我錄音,好把她料理的心得通通傳授給我!

原來只會燒水煮泡麵的「老外」,漸漸成為迷戀廚房的大內高手。我常在跟蘿蔔洋蔥大戰的同時,想念著這位讓我重生的媽媽。可惜幾年後再回去找她,卻發現她已經收店了,留下我在門外悵惘不已。

〈謝謝妳2〉

蛋餅阿姨 溫暖學子心

文/一瓢水(高雄市)

這是一個發生在高師大後校門的故事,無論刮風或下雨,這溫暖的故事都在每天早晨持續進行著。

大學時代的我,和校內的許多同學有共同的回憶,就是認識在校門口的阿姨。每天早晨經過她的攤位,她總是親切地關心我們:「孩子,今天早上要吃什麼?」她的笑容和關懷,溫暖許多在外求學學子的心。

阿姨的蛋餅又大又便宜,一份蛋餅像臉這麼大,而且裡面加了滿滿的菜,搭配火腿起司,配上一杯豆漿,真的是既健康又美味!阿姨很照顧我們,知道我們還沒賺錢,平時吃的菜很少,常常忘記吃早餐。所以,阿姨不惜成本製作蔬菜蛋餅,算我們半價,還會關心我們讀書生活的狀況,也不時勉勵我們要好好努力求學,每天也要吃早餐保持健康。

同學們都很喜歡阿姨的關懷,她就像母親那樣照顧我們。來到早餐攤位的同學,也主動幫阿姨的忙,包早餐、倒豆漿和招呼客人,感覺大家就像一家人!即使畢業了,我們都還記得阿姨的早餐,只要有回學校,總會來看看阿姨,重溫像媽媽那樣的關懷。

〈謝謝妳3〉

未婚姑姑 比媽更像媽

文/張欣芸(台中市)

我的母親小學畢業後就到美容院學美髮,嘗盡世間冷暖的她,認為只有握在手中的鈔票才是最真實的存在。我的出生對她而言,是沉重的負荷,為了事業,她把襁褓中的我交由爺爺奶奶照顧,繼續追求金錢堆砌而成的安全感。

母親從未參與我成長的過程,因為在她缺席的日子裡,「母親」的角色已被照顧我的姑姑取代。當年還未婚的姑姑,把所有的關愛與青春投注在我身上,她總是在一旁呵護著我的成長,耐心的教導我課業、讓我去學習各項才藝,鼓勵我展現自己的長處。

在當年保守的社會環境裡,姑姑為了我遲遲沒有尋覓良緣,常遭到來自各方的詢問、催促的壓力,甚至是語帶嘲諷的訕笑。但她都逐一吞下所有的冷言冷語,將生命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奉獻給我。

國中那一年,姑姑披上嫁紗遠嫁到屏東。現在,我自己也成為了母親,在繁瑣的育兒生活中,我更加體認到姑姑當年為我付出的耐心與愛心,是如此的寶貴。

〈謝謝妳4〉

房東如慈母 照顧病房客

文/蘇五(彰化縣)

考上專校,開始在校外租屋,我和兩個同學合租了一棟小洋房的二樓,樓下住著房東一家人。

由於經常熬夜,我當時得了相當嚴重的眼疾,疼痛的時候眼球腫脹得幾乎闔不了眼,雖然在學校附近看過幾次眼科,但始終未見起色。後來母親託人帶來幾帖中藥,交代我下課後自己煎藥服用。

不知道是煎藥時藥味流竄,或是倒垃圾時看見藥渣,過沒幾天,房東太太就上樓來關心我的病情。到了週末,她更專程帶我回娘家看她爸爸——一位年近80的老中醫。從那天開始,我就不再煎藥,每天放學後,房東太太會從樓下端來熱騰騰的湯藥,而且還附上燉排骨或雞湯。因此當我恢復健康,沾光的兩個同學也都胖了一圈。

當母親登門道謝,房東太太僅微笑著說,她的兒女在外地求學也曾經受人照顧,幫助小房客不過是接續了一段善緣。

雖然日後因為我轉了學、房東太太也隨著兒女移居國外而失去聯絡,但至今腦海裡還經常浮現她哄我吃藥喝湯時,慈母般的笑靨。

〈謝謝妳5〉

教會大姐 撫慰疲憊身心

文/李小呆(桃園縣)

記得大學剛畢業那年,母親因為憂鬱症住院。那時的我才出社會不久,每天就是周旋在公司和醫院之間,真的有蠟燭兩頭燒的感覺。一位篤信基督的同事知道我的情形之後,非常熱心地為我禱告,還帶我去教會。

到了教會,我似乎真的找到了心靈的寄託與平靜,不再為了母親的事感到煩躁。教會小組有一位大姐對我特別的關心,常常詢問我工作的情形以及母親的病況。

有一天,她特別邀請我去她家吃晚餐。那天一下班我便準時赴約,才一進門,就聞到陣陣滷豬腳的香味,大姐一見到我就熱情招呼我坐下,她說那天是我的生日,一定要吃吃豬腳麵線。我非常驚訝大姐怎麼會知道我的生日呢?只見她微笑地看著我說︰「唉呀!傻孩子,快趁熱吃吧!是上帝告訴我的,上帝說妳太辛苦了,要補充營養!」

我不記得我是怎麼吃完那一大碗豬腳麵線的,但我永遠記得大姐對我的愛心和溫暖。上帝並沒虧待我,祂為我預備了另一位媽媽,讓我的生命更豐富更快樂。

〈謝謝妳6〉

親愛的蔡阿姨 母親節快樂

文/molly(台中市)

小時父母離異,媽媽為了撫養我和姐姐,沒日沒夜辛苦擺地攤掙錢,熟識的阿姨幫媽媽求助於家扶中心,也因為這樣,我們的童年多了好多人的愛,填補了不完整的家庭遺憾。

國小三年級的寒假進入家扶中心,義工阿姨們的溫柔包容,卸下了我的心房,某日如往常在中心寫著作業,一位阿姨突然走向我,摸摸我的頭,說她是蔡阿姨,以後會常常來看我,我似懂非懂的點著頭,然後低頭大口吃著她帶來的紅豆湯。

往後遇到生日或特殊節日,蔡阿姨都親自帶著禮物來看我,假日還帶我去兒童樂園玩。有一年母親節的前夕,老師發了2張空白的紙,要我們寫給媽媽,看著另一張要被拿來當信封的紙卡,我想起了蔡阿姨,我用著認識不多的文字,畫了康乃馨,表達出我的祝福。

我沒辦法忘記阿姨拿到卡片,那雙濕潤的眼睛和充滿慈愛的笑容;她付出的愛一直到現在想起,都會讓我眼眶泛紅,也讓我有滿滿溫暖的心回饋社會。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