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全球觀測站〉打是情罵是愛? 少年仔會錯意

2009/08/12 06:00

圖/swawa.com

文/丘引(寄自美國)

圖/swawa.com

隨著青少年的戀情發展,約會暴力也開始高速發展,美國「家庭暴力預防基金會」的研究結果,約會的青少年中,有高達三分之一的人受到約會對象的虐待,包括性虐待、身體虐待和語言的虐待……。

暑假是青少年談戀愛的高峰,九月則是青少女的墮胎潮。這兩個跡象,一定會讓缺乏處理青少年情事經驗的父母皮皮挫,以致過多的擔憂,甚至引發父母和青少年孩子之間的關係更加緊繃。

但隨著青少年的戀情發展,有比上兩項事情更形普遍和嚴重的是,約會暴力的高速發展。

根據美國「家庭暴力預防基金會」的研究結果,約會的青少年中,有高達三分之一的人受到約會對象的虐待,包括性虐待、身體虐待和語言的虐待。有四分之一的人遭受約會對象的技術性手段虐待;更可怕的是,二分之一的人受到約會對象的控制、脅迫、和強迫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青少年約會虐待,事實上與大人息息相關。在青少年約會對象中,若父母有暴力行為者,他們的暴力高達六成七,而非出自暴力家庭的青少年約會暴力較低,約四成五。

在發生約會暴力事件中,青少年與父母之間「零溝通」,是導致約會暴力事件繼續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選擇沈默,或以為再給對方一次機會,認為這樣可以改變對方,沒想到這樣的縱容,只讓約會暴力更形惡化。

雖然美國的一些青少年在約會暴力後向父母訴說,但高達78%的青少年沒有接受父母要求分手的意見,繼續保持和對方的戀愛關係。還有青少年雖然聽從父母的意見,但卻不分手,或者向父母謊報已經和暴力對象分手。

青少年約會暴力隱藏的典型原因有以下幾種:

1.缺乏戀愛經驗和關係的建立。

2.同儕談戀愛也有暴力,因此以為這是正常的現象。

3.想遠離父母,可以讓自己獨立。

4.以為約會暴力是羅曼蒂克的一部分。

<別會錯意>錯誤見解 男女方要認清

在青少年約會暴力事件中,男方有幾項錯誤的見解:

1.以為隨自己的需求,就有權力控制約會的女方。

2.以為自己的體力比女方強,就有更大的權力。

3.支配對方的欲望。

4.要求親密關係。

5.以為支持對方就會喪失女方的尊重。

在青少年約會暴力事件中,女方的錯誤見解則是:

1.以為自己有責任解決和處理雙方的關係。

2.以為男友吃醋、支配和肢體暴力是一種「浪漫」。

3.以為約會暴力是正常的,因為她們的同學和朋友也如此。

4.沒有人可以開口要求協助。

事實上,青少年約會暴力有幾個訊號很早就出現,包括15項特徵:

1.太嫉妒或吃醋。

2.有控制的行為出現。

3.太早發生關係。

4.情緒不定。

5.酗酒或嗑藥。

6.易怒。

7.孤立對方和父母及朋友的關係。

8.雙方有不同意見時,習慣以武力解決。

9.對事情的想法太敏感或極端。

10.對性的態度過度強硬。

11.若有問題發生,將過錯歸罪他人。

12.對動物和小朋友殘暴。

13.有語言暴力。

14.對以前的約會對象有暴力情形。

15.威脅將分手。

<父母手冊>先觀察 再關懷

若父母不確定自己的子女是否有約會暴力時,需要觀察子女是否在炎熱的夏天時穿長袖長褲,有可能這是在隱藏自己被傷害的身體讓父母發現。

再來是注意子女是否有反常的行為出現?例如不再和她的朋友聯絡了?也不再和家人在一起?是否刻意的疏遠家人?是否三更半夜還在講手機?是否更沈默?成績突然大幅降低?對學習不再用心或產生興趣?行為是否改變?

若青少年子女發生約會暴力現象時,父母不能睜隻眼閉隻眼,而須強行介入,但態度需要謹慎。例如言語溫和,以關心代替責罵,並明確的讓子女體會到,父母的愛是沒有距離,沒有條件的,換句話說,父母永遠都樂意援助子女。

萬一父母的能力不及,何妨向其他朋友和社會機構要求協助。父母對孩子表達關心,但還是要適時的給子女適當的空間和隱私,尤其不能讓子女覺得父母在監視他。

在說話時,父母要格外小心措辭,要避免說些五四三的話,特別是話中有話或帶刺,都將給子女帶來二度傷害,也會讓子女更不敢向父母開口要求幫助,例如:「妳太三八了,我當年哪像妳!」別忘了,時代不同,機會也不同,那種差異非常的大,何況誰沒年輕過?年輕人想談戀愛的心是很正常的。談戀愛不是壞事,只是有約會暴力時,我們不能等閒視之。

<自我保護>勇敢拒絕 才是巨人

在受虐的青少年本身,需要明白的是:

1.三十六計,「逃離」對方為上策。

2.剛開始約會時要避免到陰暗或人煙稀少的地方。

3.你是重要的人,你需要也值得被尊重,也需要大人的幫助。

4.被虐待不是你的錯,你是受害者。

5.不必責備自己。

6.向父母或你信任的大人傾訴。

7.可以打電話給相關的社會組織要求幫助,例如友緣基金會、勵馨基金會。

最後,一定要有清楚的界定,任何的「暴力」都是錯誤的,都不能被包容。包容暴力,只是讓「暴力更形惡化」。也千萬不可有「他愛我,他一定會為我而改變」,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

約會可以浪漫,但暴力絕對只是暴力,暴力不可能變成浪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