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36計〉動態胎教 培養冷靜頭腦

2009/08/24 06:00

文/呂政達

我曾遇見一名7歲男童,每當電視播放暴力或恐怖情節,就會整個人僵住、發冷汗。這時,他媽會把他帶走,一面還說:「他天生就是這個樣子。」

天生的基因可能有一部分,但近來心理學家主張,若較早點,甚至在娘胎裡就從事過冒險行為,可能有助於鍛鍊出冷靜性格的孩子。

要孕婦去從事冒險活動,聽起來好像有些不可思議?資深媒體人兼冒險家勞倫斯.岡薩雷斯曾採訪過超級摩托車大賽,其中邁格.杜哈梅爾是本田車隊的當家車手。據岡薩雷斯訪問杜哈梅爾的媽媽回憶說,她懷邁格初期,常常騎著摩托車出門。邁格還是嬰兒時,只要吵鬧不睡覺,媽媽就用揹帶綁著孩子,跨上摩托車去鄉間兜風,這時,邁格會停止哭鬧,好像從嬰兒期起他就是個天生的摩托車手。

岡薩雷斯還認識一對衝浪手夫婦邁克和莉莫,莉莫當時已有孕在身,卻趁肚子還沒有太大時,再享受一次衝浪,岡薩雷斯如此形容:「一個尚未出生的嬰兒已然光臨大海,開始累積不可或缺的知識,領略某種特殊的自然威力,那是真正的知識,屬於標記、模式、衍生情緒和神經網路。」

岡薩雷斯把這種早年教育和認知稱為「對高能量狀態形成『冷認知』」,讓孩子在未真正接觸該領域時,就已擁有了某種「冷經驗」。

這種說法,其實我們也不陌生,但稱為「胎教」。然而,我們的胎教偏重靜態和認知,而較少「動態」的部分。在台灣,如果我們聽說孕婦還去騎摩托車或衝浪,大概會勸她們「小心不要動了胎氣」,感覺上,西方人的冷靜和冒險性格勝過東方人,會不會從娘胎裡就出現了起跑點的不同?

<親子獻計>

心理學家艾莫莉萊登.華倫如此形容:「每個人最初的9個月,會在未來七、八十年回響,因為,一個娘胎裡的單一細胞要發展成比銀河系數目還多的細胞,工程非常的鉅大。」這個時候若有良好的影響,就將受用一輩子。

事實上,由於我們的準媽媽傾向靜態休養,沒有讓胎兒擁有足夠動的經驗,將來孩子面對須耗費高能量的「動」(包括意外和變動)反而容易緊張,較不能冷靜以對。建議孕婦更要保持固定和適度的運動習慣,懷孕初期若身體許可,也可照常從事喜愛的戶外活動,妳動,胎兒也跟著動。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