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 提早學會 受用無窮

2009/09/13 06:00

〈徵文大拼盤〉
提早學會 受用無窮

圖/鍾淑婷

〈徵文大拼盤〉
提早學會 受用無窮

有些學習比讀書還重要,而且愈早學愈能達到功效,今天這些家長提供出個人看法,需不需要、贊不贊成,自己做個評估,再讓孩子快樂學習!

〈學習單1〉

母語學習 做好文化傳承

文/禹諾(新竹縣)

我的小寶貝娜娜現在不到3歲,我從她出生起就一直堅持到現在的學習,那就是母語——客家話。

多語言的學習,必須由養育者去營造那樣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自然而然的習慣另一種語言,這也是為何現代的父母會把孩子送到雙語幼稚園去學英文。我知道學習英文的必要性,可是認為女兒在這個階段學習客家話更為重要。

語言的消失,代表的是這個種族的滅絕,你也許不會感覺這個種族正在縮減,但是身為客家人的我卻發現很多和我同年齡層的客家人,幾乎不會說甚至也聽不懂。

每次在外面,大家都很訝異女兒娜娜聽得懂及會說客家話,甚至還常常遇到不認識的路人給我鼓勵和加油,要我繼續堅持下去,他們看到了一個對文化傳承的感動。今天我不堅持對孩子說母語,之後我的孩子就會忘了說客家話的本能。

不僅是客家話,其他的語言也是一樣在消失。我覺得身為家長的我們,絕對不要貪圖方便溝通而不和孩子說方言。用心去聆聽,你也會發現母語的美。

〈學習單2〉

學習打擊樂 培養合群性

文/SONIA(台北市)

就我的經驗來說,認為音樂可以做為孩子的第一步。

學音樂並不一定要是鋼琴、小提琴,我就讓孩子嘗試了不同風格的音樂——打擊樂器。常見的打擊樂器如木琴、鐵琴、鼓類,特別的甚至連風鈴、刷子都可以加入演奏,兒子幾年的課程下來,各式各樣的打擊樂器都能得心應手。

之所以推薦打擊樂器從小開始接觸,是因為打擊樂器少有獨奏,通常是十幾個聲部一起合奏,可以培養團隊默契;打擊樂器無設限的範圍更是能讓孩子的想像力自由發揮,我也曾陪兒子一起做了一個音色獨特的沙鈴,充滿新鮮感。打擊樂器也不只是敲敲打打,學期末都會有一場正式的大型發表會,也讓孩子的台風變得穩健!

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想那麼多,等到孩子長大後才發現收益真是不少,如果沒有那段學習的時間,或許對音樂就不會那樣敏銳,或許就不能輕易的融入團體生活,就不能有自信的面對舞台了,也或許正是從小就學習這些東西,才能累積成今天這般的成果。

〈學習單3〉

學習游泳 趁早打下基礎

文/陳小柔(桃園縣)

望之怯步、猶豫不決,當年那個在游泳池畔不敢下水的小女兒,如今,已荳蔻年華了!學習,永遠不嫌晚,但有些學習卻要趁早打下基礎。

所有的糖果、餅乾、娃娃……,能使她下水的「招術」都使盡了,但她就是拒水於千里之外。不要怕,孩子,媽媽要你學習游泳的好處,學習基本保護自我的方法,想像自己是條水中蛟龍,恣意縱情在水紋波濤間。終究徒勞無功,女兒臉頰上的淚珠兒訴說她千百個「不願、不敢、不要」!

「媽媽!我再不會游泳就要一輩子被笑是旱鴨子了!」這一次,她狠下心了。

不再流淚、不再害怕,女兒每日都往水的懷抱裡跑去,看著她努力學習游泳的技巧,我為她欣喜,但心中總想著:若在兒時便讓她學游泳,會不會學得更快、更有效率?長大的孩子,似乎開始注意旁人的眼光,「初生之犢不畏虎」不是很好嗎?讓所有的孩子,自幼縱情水花間!

〈學習單4〉

學律動 一魚三吃

文/玉尹(台南縣)

什麼學習要趁早?當然是舞蹈!雖然不乏二、三十歲才學舞成功的案例,但筋骨的柔軟度畢竟不是人人天生「軟骨」,否則面對能施展「側劈」、「正劈」、「朝天蹬」……身段的人,我們就不會既讚嘆又佩服了!

為了保有孩子柔軟的身段,並享有「一魚三吃」的多重價值,我在孩子兩歲時,就讓她從「律動」班開始「玩」,或跟著舞蹈班的諸多學員、老師滿場飛舞,無形的潛移默化,關於音樂節奏感、肢體協調性,以及人際互動、台風……都在孩子的成長中一點一滴扎了根。

更可貴的是孩子的身體結實了!在音樂中跑跳翻滾,不只運動量足夠了,也增強了體能、養成了運動的習慣,使得原本具有氣喘、過敏體質的「藥罐子」,擺脫了跑醫院打針吃藥的折磨。

看著現在即將升上小學四年級、身高已145公分的女兒「粉墨登場」,一派自信喜悅、樂在其中的模樣,真是備感欣慰;尤其沒有特意在音樂下功夫的她,亦順利成為管樂團的長號手,真要歸功於舞蹈這項多元藝術的薰陶!

〈學習單5〉

寫一手好字 令人刮目相看

文/王新偉(台北縣)

兒子新學期就要升五年級,我很自豪他雖小小年紀,卻寫得一手工工整整的國字。每到家長日時,很多家長看過兒子寫的功課,都讚不絕口,很驚訝他的字寫得比現在的大學生還漂亮。

記得兒子讀幼稚園大班時,剛開始握筆習字,那時社區有一間精舍,請了一位書法家免費教社區民眾練書法,雖然現代社會離軟筆書寫已漸行漸遠,但書法老師有一句話說得很中肯,「軟筆(也就是毛筆)乃是硬筆(諸如鉛筆原子筆)之母,練書法不求別的,只要能把自己的名字寫得漂漂亮亮,人家也會對你刮目相看。」所以那時我每天晚上都會帶著兒子去練書法,一開始小傢伙連握筆都握不穩,老師就寫些象形文字請兒子照著描摹,畫圈圈畫符號不拘一格。兒子畫得好玩,就對寫毛筆字產生了興趣,不間斷的學了好一陣子書法。

沒想到這無心插柳,雖然沒有讓兒子的書法練到什麼地步,但卻讓兒子學到了怎樣把字寫得端正,一樣助益良多。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