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閱讀小說】 額前的蛇-- 上

2009/11/23 06:00

【閱讀小說】
額前的蛇-- 上

◎吳鈞堯 圖◎閒雲野鶴

1

它被創造出來以後,就成為祂。

祂,一尊高挺威武的風獅爺,佇立廟口、村前、宅後,或者沙石四起的沙路上。沙路光禿禿的,大風過後,不留一點塵沙,它們是太乾淨了,一如荒年,只剩下一層又黃又硬的地衣。

祂是怎麼被創造出的,祂自己也搞不清楚。祂一度懷疑乩童是祂的父。乩童初一、十五,或者想到任何疑難雜症,都會到祂跟前膜拜盤桓。祂檢視乩童跟自己。祂們長得不同,也沒有任何一個父親,會在兒子面前恭敬參拜的。祂摸索自己的身體,那裡還潛藏著祂還不是神的原始狀態。

那時候,祂還是它們:幾塊石頭、泥巴、磚頭跟幾擔的糯米。野狗沒事往祂身上撒尿拉屎,叼來骨頭,刨開日後將成為祂身體的砂石,藏進去。有隻凶狠的野犬則叼來一隻雞。雞還沒死。雞後來死了,也沒閤上眼,彷彿知道葬身處就要翻造為神,眼半閉、姿態柔和,如婦人低首垂眼祈禱。

雞、狗、貓,輪流來到砂石作怪。頑童站上沙堆高處,排排站,黃橙色的尿液噴出時冒著熱氣,落到沙堆後,迅速溫降、死冷。祂再摸索自己。並不是全部的沙石跟石頭,都變成巍巍矗立風沙中的風獅爺。祂的一部分,被砌成一堵牆,攔住一群豬。再一部分鋪在牛槽,什麼事都不需要做,只是等待牛大便,從高空、像黑色隕石冒著熱氣,墜落。

祂能想到部分自己的種種前生,是因為祂已經成為神。

乩童持香,從廟裡走到祂跟前,插進祂跟前的香爐。乩童頂禮燃香後,挨在祂旁邊,手肘靠在祂肩上,當祂是人、是朋友、是夥伴,而不是神。日落天際,飛鳥歸陰,牠們的起落漸次成為夜侵的訊息。落風爆,一閃閃,彷彿雷電隱形,劈打著廟前方、祂的右邊,一株低矮的相思樹。樹,像偷了供桌餐果的賊,被逮住懲罰,橫躺哀鳴。狂風中的樹,鳥群無法棲息,一抖抖,飛入溝壑。炊煙從逸飛的鳥群底下升了上來,迅速被吹散。煙囪底下,屋簷錯落,大地黃澄澄的,像跟夕陽的金彩光芒,爭競誰更枯、誰更黃;誰,更像荒年?

乩童輕拍祂的背。祂精神一振,蹲獅步,雙掌平推,猛吸大氣。祂走進跟風長期對抗的戰爭中。

2

風獅爺知道乩童只是曾經的父親,更因為祂能看到乩童看不到的地方、以及時間。

暮色低,飛鳥棲,弦月醉黃,綠油油草地卻從祂腳跟往左、向右、趨南、趕北,四野蔓延。千百匹馬或奔或立,嚼草、飲水,獵戶頭戴斗笠,揮鋤頭疏通水道,或翻曬乾草,儲備糧草。一人率眾,驅馬奔馳。獵戶停下工作,遙遙作揖。那是陳淵,唐貞元13年、西元797年,奉聖旨,率領蔡、許、翁、李、張、黃、王、呂、劉、洪、林、蕭等十二姓,赴金門牧馬。

風獅爺看見千年前的陳淵,難道陳淵是祂的父親?

麗日天好,花蝶翩飛,陳淵問獵戶開墾順利否?獵戶穿短衫,卸斗笠,抬頭回話。獵戶黑,猶如一截黯沉的枯枝,卻從枯枝的底部冒出一條蛇。蛇吐信,蛇牙尖銳、蛇信駭然。那是獵戶前額蛇的紋飾,獵戶說,他在十二歲紋下蛇紋,再也不怕任何毒蛇。他十六歲時,跟一條巨大、黝黑的毒蛇在樹林中對峙,蛇尾巴盤捲如圓,上半身弓起,吐舌挑釁。蛇是族人尊敬的神,族人勒令,必須敬蛇遠蛇。當時,他為打一隻野兔,尋覓入林,愈走路愈荒,但沒有一條荒路足以擋卻他的步伐。直到「神」出現。

十六歲的獵戶渾身發抖,背冒冷汗,族人要他們敬蛇、遠蛇,絕不可傷害。蛇弓身,足有兩尺高,獵戶卻覺得蛇是兩丈、三丈高。獵戶顫慄發抖,蛇的眼睛如山溝深處的細縫,如掰開細縫往前走,將愈走愈黑,愈走愈找不到歸途。對峙沒多久,獵戶頭暈心悸,幾乎昏倒。他想起額前的紋飾,他把蛇的紋飾當做另一副眼睛,他默默跟眼前的毒蛇說,您是我們的神,神不會傷害祂的子民。獵戶支持不住,跪倒在地,閉上眼、抬高臉,出示他的額頭,給一條蛇嗅聞辨識。獵戶再次睜開眼睛,是聽見蛇身滑過枯葉的摩擦聲愈走愈遠以後。蛇擺首,翻落草叢後的山坡,一陣詭異的窸窣從山坡中傳了出來,響聲從粗而細,獵戶的呼吸卻由細而粗,最後鼓起一口氣,奔出樹林。

樹林外,卻有人跟他說,蛇只是蛇啊,只有人才能變成「神」。

那是陳淵跟他說的話。現在他騎白馬,腰繫長劍,姿態威武,停在他跟前,問他開墾狀況。獵戶點頭說,都很順利。然而,陳淵污辱族人的神,他後來奔入山林,不為獵殺野兔跟山豬,違背祖訓,抓了幾條蛇。那時候,陳淵率領部屬,剛剛抵達仙洲(金門舊名),運來馬、羊、騾馬,說是朝廷為了西北戰事,闢仙洲為牧馬場。官兵帶弓荷劍,兵威侵人。雙乳山、昔果山、後垵一帶,本來林木蓊鬱,是狩獵的好去處,陳淵差遣部署跟民力,剷除樹木,闢為牧場。獵戶站在雙乳山上,望見陳淵來回奔馳,樹倒了、林衰了,他彷彿聽見蛇神的哭泣。他抓了毒蛇,摸黑貼近陳淵營帳,放毒蛇時,跟蛇說,帳內的人逼得你們走投無路,咬他、咬死他。獵戶再到馬房放蛇,摸黑回村。

獵戶睡不安穩,天未亮就醒轉,又挨了一會,再回到雙乳山,藉山勢的掩護觀看牧場動靜。牧場上散落尚未清空的樹枝、矮藤,薄霧起,陳淵營帳藏在雪白的蒼茫中,獵戶知道,陳淵將如眼前霧,不久後,太陽高升,就要蒸發殆盡。到那個時候,林木恢復原來的荒野,蛇進駐,鳥跟兔紛紛逐窩尋巢,時間回到往昔光景,獵戶將在兒子十二歲,在他額頭紋一條蛇。獵戶等許久,等到失去耐性,不禁想直趨營帳,看陳淵跟他的部屬流血身亡。

獵戶繼續等。終於,營帳有了動靜,有人吹熄帳內的燭光,掀開帳門,走出來。陳淵沒事。陳淵把門整個打開。他站在門外,像等待什麼物事。不久,帳門爬出一條蛇、兩條蛇、三條蛇。蛇爬往草叢,翻過山溝,迅速消失。陳淵的部屬急急地從馬房走過來。獵戶想,就算咬不死陳淵,總也咬死幾匹馬了。陳淵趕去馬房時,卻見部屬卻用刀拎著幾條蛇,蛇垂掛刀身,眼看是死絕了。獵戶料是陳淵部屬殺了蛇,潛到他們丟棄蛇屍的溝壑,才發覺蛇身粉爛,竟是被馬踩斃。

獵戶愕然,隔一夜故計重施,第二天竟又一個樣。陳淵不疑有他,部屬卻懷疑其中有鬼。第三天,天比往常來得更暗、更黑,獵戶手持麻袋,拐進村落後邊少人行動的小徑,他打定一個主意,再除不掉陳淵,他就尾隨早已遷居的他派族人,渡海過閩,回到武夷山山澗老家。那裡蛇多,各種的蛇,也就是各式的神,將保佑族人平安豐收。他行到途中,卻被陳淵部屬跟蹤,見他行動鬼祟,三、五人群起而上,團團圍住,逮了他。獵戶被帶進營帳,部屬跟陳淵報說,都是這個人搞的鬼,獵戶不否認、也沒承認。部屬扯走獵戶繫在腰間的麻袋,大聲叱說蛇都在麻袋裡。抖開麻袋,卻只有一隻野鳥。陳淵一看,鬆一口氣,部屬則顯得失望,獵戶卻大感驚愕。麻袋沒破,五條蛇從何而走?野鳥是他塞進麻袋獻給群神的,鳥身猶留蛇咬囓的痕跡,卻蛇呢?

陳淵部屬失望之後,轉為惱怒,喝聲你這土人,蛇呢?獵戶一臉惶恐。陳淵說別胡亂冤枉人,勒令屬下快快放了。獵戶走出營帳,往來路走。天黑路難辨,獵戶擦亮火石,用盡眼力尋找失去的蛇。一條蛇盤旋在一顆大青石上,待他走近就徐徐爬走。獵戶沒除掉陳淵,卻也沒渡海而去,他想起陳淵初來時,曾經提到的,蛇只是蛇啊。獵戶後來願意被陳淵所用,因為他想知道營帳內,有什麼樣的神。

唐代李氏王朝以老子為先祖,道教興旺。道教起源於民間的巫鬼信仰和神仙思想,追求天地間的道和體現人現在的德,陳淵營帳裡,掛著老子騎青牛的畫像。陳淵說,只有人才可以成為神,老子有德,故成為神,蛇沒有德,何以為神?

3

陳淵有德,所以為神。陳淵的恩澤在開墾金門,廣布教化,金門居民稱陳淵為「恩主公」。風獅爺這才明白,為何會看見陳淵初履金門的情景。因為那是金門開拓的開始,然而更可能的是,難道陳淵是祂的父?

風獅爺幻化的歷史,驚動廟裡的神。陳淵立在風獅爺身後,愣愣瞧著。千年前往事,陳淵看著,彷彿刻正發生,卻忘了獵戶叫什麼名字。風獅爺知道神來了,快活地奔跳兩圈,甩動兩腮肥嘟嘟的肉塊,短短的尾巴搖啊搖。祂堂堂一尊英挺的風獅爺,卻學狗樣,初時有些羞愧,轉念想,像狗又如何,狗也可以成神啊,再說,眼前的神,極可能是祂的父,兒子跟父親撒嬌,有什麼不對?

陳淵無視祂的示好,喃喃地說他到底叫什麼名字呢?重現的歷史幻象跟自己,都近在眼前,成神的陳淵卻不能開口問,只能巴望著凡人的陳淵給祂答案。陳淵望著千百年前的陳淵,罵、急,都不是。陳淵大歎一聲,竟忘了我是神哪,做法施術,回到剛到達仙洲,視察獵戶村落的事。一個畫面映了出來。那是獵戶抬起頭,露出祂惡狠狠的額前蛇,咬牙切齒報了名字:厲歸。陳淵跟風獅爺一聽,都如釋重負。

風獅爺被故事吸引,繼而聯想,厲歸恐怕跟祂的身世有關,忙問厲歸後來怎麼了?祂像渴聽故事的孩子,頻頻催問後來發生的事。召喚了厲歸這名字以後,陳淵就熟悉故事的後來,陳淵說,蛇沒有德,何以為「神」?只有人,才能變成「神」。陳淵介紹高掛營帳的老子跟青牛。老子,春秋時人,書《道德經》作育天下,智慧萬千不可臆測,相傳儒家至聖孔子亦前往問道。你知道《道德經》、孔子?厲歸搖頭,紋在額前的蛇跟著左右搖晃,似要掉落,卻始終沒有落下來。陳淵拍了一下自己額頭說,恍然大悟地說,你當然不會知道了。陳淵無意嘲笑厲歸,輕咳一聲掩飾不安,接著說人一生都戀棧生命哪,人只有執著,難得放下,卻不知放下後,可以成仙登天,老子在自知大命將末,騎青牛出函谷關,成仙去,這才是人一生最大的圓滿。

陳淵說完,不禁懊惱,他竟是遠離中土,在此跟一個蠻夷說起道來了?故土此刻又如何了呢?有誰還知他奉王命,預防將生未生的戰事,走千里、隔重海、落夷島,牧養群馬,以跟全國另四處牧馬場,形成合圍之勢,就近救急戰事。然而,戰爭沒有來,或者遺忘了這座牧馬場,不知道過了多久,連馬都識得他了,只要他在場督導,馬群按照花色排排站好,百姓見狀駭然高呼,陳淵自己也覺得奇了。厲歸在日後聽聞這事蹟,便聳然心動。然而這一刻,卻還沒有來,厲歸只是陳淵帳下一個蠻夷。他們的關係是征服與被征服者,主子跟僕役,老師跟學生,傳教者與受教者。陳淵哀哀歎氣、怏怏自嘲,我這是在幹什麼,跟一個土人說教?然而,眼前厲歸的一張臉卻放出四道光芒。兩道是人、再兩道是蛇。厲歸的一張臉竟似燃燒起來。

陳淵內心一凜,莫是土人也有道心、俠情?他隱下這些念頭,只做該做的事,在來歸降服的土人村落設學堂,勸牧養與農耕。厲歸是學堂年紀最長的學生。他是村裡的勇士,沒有人敢譏笑他,反而因為以身做法,猶豫該否把孩子送往學堂的父母,不再裹足怯進,學厲歸進學堂,座位漸次坐滿。厲歸學得認真,他立下志願,要讀懂陳淵營帳裡,老子畫像裡的每一個字。(待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