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36計〉凡走過必留痕跡 記憶配對

2010/02/01 06:00

文/呂政達

蔡傑爸爸說他的兒子念幼稚園中班時,不太能做口語表達,所以他的心思,父母多半是用猜的。

半年前,蔡傑爸爸把一張兒子的勞作作品,貼在兒子的床邊。一段時間後,作品已經破損,他撕下丟掉,心裡想,再畫就有了。

兒子放學回家,卻一直找這張作品。爸爸跟他說丟掉了,他仍不放棄,到處尋找那張圖,翻遍垃圾桶,又來找爸爸的書桌抽屜。明明就跟他說丟掉了嘛,他還是在找。

蔡傑爸爸寫道:「直到這張已經放了半年,幾乎被我遺忘的照片被蔡傑找到時,我才發現,他根本沒放棄尋找那幅被我丟掉的畫作,那時他看到這張照片,突然很開心的大笑說:『有一樣的,有一樣的。』」

那張舊照片裡,蔡傑站在教室公布欄前,而背景遠遠角落,則貼著爸爸撕掉的畫,畫的是爸爸、媽媽和蔡傑。

這樣孩子很少會放棄的「找」,似乎已是他們特殊大腦思路下的產物,因而引發誤會、溝通的失準,和最後爸爸溫馨的理解。蔡傑爸爸將這段過程稱為「抽絲剝繭」。

我聯想起我兒子的「找」。他一樣常翻垃圾桶、翻爛一個抽屜,看完照片後從不知如何歸位,也常一個人坐在書房角落,靜靜看我們出遊的照片。他不能告訴我們,他到底記得什麼,看見些什麼。

我們把畫撕去,想說再畫就有了,我們旅行時猛按快門,只想留下「到此一遊」。但是,那樣的孩子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去過的地方後來只留在照片裡。如果那地方有他想看的事物,他會一再的回來,一再的重看。蔡傑爸爸給我的一個啟發是,這樣看孩子時,他的某些固著性行為,可能藏著心靈密碼。

凡找必留下痕跡,凡看過必留下視線。下次,我要從兒子最常翻出來看的那幾張照片,展開爸爸的抽絲剝繭,找出哪些事物,最能挽留住他的注目。

【獻計】

我們拍照時,很少會拍自家,但每隔一段時間拍下來,就會發現,嘿,真的,雖然感覺得不太出來,但某些東西真的就消失了,不一樣了。每個家物,都自有其情。

試試看尋找你自己的記憶,和記憶做配對,下次像蔡傑一樣喊出:「有一樣的」,可能是爸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