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36計〉兒子推人 無言的抗議

2010/03/01 06:00

文/呂政達

送兒子去某基金會度週末夜,說要學習生活自理。我記得是有一次回來後,他出現密集推人的行為。

第二個禮拜,特別問負責活動的男老師。他說帶學員出去玩時,可能搭車的過程對兒子壓力太大,兒子推男老師,然後老師也推了回去。

我覺得這樣的互推,可能反而是對兒子的「負增強」。後來,學校老師反映,兒子在學校推同學,且是專門推那幾位,那幾個同學一見兒子即逃得遠遠的,我特別到學校,跟那位同學說對不起。

我也被他推過好幾次,有一次兒子猛然向我一推,我差點跌倒,頓時火氣上升,連帶也想以暴制暴,狠狠給他一點皮肉痛。但除了我高血壓上升外,對兒子幾乎看不出效果,他的行為更乖張,還露出兇狠目光。

最少,我也讀過幾年心理學,暗暗決定以「人文心理學」而非「行為學派」來對待此事。我一直想察覺兒子推人背後想要傳達的訊號。有幾次,我帶兒子搭公車到西門町站下車,剛下車,冷不防他就在後面推我,我猜想他期待去玩的地方不是西門町,便用肢體動作來表達抗議。

有一次,在中正紀念堂附近道路觀看化妝嘉年華遊行,他朝我胸窩下手,我差點跌進遊行的人潮內。離開激動憤怒的情境後,做為心理學者的冷靜還是浮現了:兒子從小聽覺感官就較敏感,或許那天遊行的聲音對他是過度的刺激,所以,他又推我了——這個帶他前來的苦命男人。

台灣心理學界最流行的神經心理學和腦科學,一定會從腦神經的發展來解釋此事。做為一個亂了方寸,常常不知該怎麼辦的星兒爸爸,我想得到的知識是,如何有效導引他做出較合宜的行為訊息?我努力思索,這果然是腦神經突如其來的放電?耳濡目染而來?或在不知不覺間,曾經有哪個大人在表達不滿時,為他做了這樣的示範?

【獻計】

有位星兒的行為專家建議,還是不宜以暴制暴,最好在當下能用個有力的姿勢制止他,讓他知道,想推人不是那麼容易得逞的,最好能解讀行為背後的真正訊息。雖然,這往往是比「以暴制暴」還要艱難的任務。

有一次,我牽住他的手,按摩虎口,沒讓他的動作真的發出來。我發現,這一招有些效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