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會客室〉詞窮 作文就寫不好

2010/03/08 06:00

文/雲霓

孩子要使自己的描述更有內涵與精確,並加以想像、轉化,才能進而創作成文章或是詩詞。

每當剛開始教導國小學生練習寫童詩時,總會發生相同的狀況。例如以「蘋果」為題,若未加以引導,大部分的學生所寫的幾乎都是「圓圓的蘋果,紅紅的顏色,吃起來香香甜甜的。」等形容。

但是拿掉「蘋果」兩字,這樣的形容可以拿來描述番茄、櫻桃……等紅色、圓形的水果,並不單用來指稱蘋果這項水果。所以,究竟什麼是蘋果?它和其他水果有何差異?

以兒童發展的歷程來看,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即開始練習分類。一般幼兒在進入兩歲之後,在許多經驗的累積配合語言能力的發展,開始把有輪子、在路上行走的交通工具歸成一類稱之為「車」,路邊會汪汪叫的動物是狗,喵喵的是貓……,孩子們將視覺觀察獲得的經驗歸納成類,構成認知的基本概念。但是這個過程是一種感官(視覺、聽覺……)接受刺激,訊號直接輸入意識運作下的結果,它經常是沒有太多意識加以思索及重新以語言與描述的。所以當孩子進入國小之後,在描述身邊物品時,經常會發生詞窮的狀況。

<可以這樣教1>增進描述能力 首在觀察

如何增進孩子以語言描述物品的能力?首先即要仔細地觀察身邊所有的事物。

以水果的描述為例,可先請孩子觀察幾種水果,比較這些水果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這些水果有什麼特色?

可以將這些比較製作成比較有系統的表格,表格一個向度寫其種類的名稱,另一項度寫出它的特點,以這項特點的有或無歸納它們的特點。

譬如說蘋果是可以吃的、一般都是拳頭般大小、有紅色薄薄的外皮(但也有綠色、黃色等不同品種)、咬起來是脆脆的、有甜甜的汁、是圓形的、上下有一點點凹、中心有核、有籽……,番茄是可以吃的、是圓形、紅色、軟的、上面有綠色的蒂……,仔細地比較,會發現蘋果與番茄有許多類似之處,但有更多不同的特點喔!

<可以這樣教2>問答練習 發掘細微差異

除了比較這些水果的差異之外,還可以將這些觀察化成謎語讓大家猜一猜。請一位孩子想一項水果,確定之後即開始題問。

出題目的孩子只能回答是不是,其他孩子輪流題問,看誰先猜出正確的答案。例如,「它的外皮是黃色的嗎?」「它的裡面是白色的嗎?」「是軟軟的嗎?」「甜的嗎?」「是乾乾的嗎?」「形狀像手指一樣的嗎?」「有一層皮可以剝開嗎?」問到此處發現以上問題的答案均為是,即可發現答案就是「香蕉!」

經過這些觀察練習,孩子比較能以簡單的描述觀察各種水果不同的特點與其間細微的差異。而這類練習並不只限於觀察水果,若能持之以恆地挑戰身邊各種視為理所當然的物品、事物與動作(例如刷牙、走路……),孩子才能多留意身邊周遭的一切,之後才能以這些觀察為基礎,使自己的描述更有內涵與精確,並能加以想像、轉化,進而創作成文章或是詩詞。(作者為國小教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