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看門道評味道〉食品廣告 差很大

2010/03/14 06:00

文/梁瓊白

年前超商的年菜被踢爆廣告不實,讓消費者以為買到的都是廣告上宣稱的五星級飯店主廚或世界冠軍廚師所做,結果都是食品廠代工的,其實除了年菜,中秋節的月餅、端午節的粽子,都是食品廠代工的產品。

光是飯店直接外賣的產品也不能保證是主廚做的,主廚們又怎麼可能再分身承接超商的訂單?近年年菜預定又是非常熱門的大商機,因此打著名廚招徠的廣告,當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宣傳,同樣一桌菜有掛名廚名號和直接標榜代工廠製作的接受度絕對不同,這就是形象魅力造成的心理作用。

過年前我在賣場買了一盒售價不菲的鮑魚,卻有被欺騙的感覺,也領教到廣告不實誇大得多麼嚴重。這盒包裝精美的鮑魚號稱聘請香港著名大師親自烹調,我想就算不是他做的也算有他指導的成分吧,只要品質好,是誰真正掌廚我倒不堅持,就算到飯店吃飯也不見得每道菜都是主廚做的,不是嗎?

可是,鮑魚打開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外盒上的5顆大鮑魚變成7粒比九孔稍大的小鮑魚不說,倒除湯汁裝到碗裏還不夠一小飯碗,加熱後硬幫幫的。鮑魚是高檔海鮮我知道,也沒有寄望要比照魚翅專賣店的個頭,但是跟包裝盒上寫的,以及顯示的成品圖未免落差太大了吧,這盒只能算是貝類的一種,根本不是鮑魚!一直以來,消費者為什麼要多花比較貴的代價去購買轉過一手的代工商品呢?不就是對廣告代言人的信任嗎?

大概商家都覺得消費者上當了,頂多下次不買而已,可是仍然可以吸引很多第一次嘗試的人,這樣的結果令人掃興,這樣的行銷手段讓人生氣,看來消費者只能自求多福,買東西前先禱告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