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人36計〉 許芳宜:「靈魂」和「伴侶」兼得

2010/05/03 06:00

《單人房》的舞作裡,隔著一張桌子各奔西東的伴侶,再怎麼努力求合,最後卻還是要分開,台下的多年夫妻伴侶看得黯然。(圖片提供/拉芳舞團)

文/呂政達

「靈魂伴侶」是能幫助妳認識自己,認出自己的「靈魂」。(圖片提供/拉芳舞團)

問妳現在是不是已有家的感覺,妳沉吟一下說:「是好朋友的感覺。」……

妳是許芳宜,曾是紐約瑪莎葛蘭姆舞團的首席舞者,長年的舞蹈行旅後妳回到台灣,和男朋友布拉瑞楊創立「拉芳舞團」。

你們始終沒有結婚嗎?但是,妳在宜蘭的家人早就接受他的「女婿」身分了吧,妳辛辛苦苦地追逐那段感情,像一個舞者在台上追逐斷裂而飄散空中的繩索。妳一個人在紐約時,超級的沒有安全感,曾經為了和布拉瑞楊在同一個城市工作,飛過半個地球,還曾返台加入雲門。

現在,妳邁向自己的40歲關卡,兩個人的心力凝聚成一個小小的舞團。問妳現在是不是已有家的感覺,妳沉吟一下說:「是好朋友的感覺。」

「好朋友的感覺」就很接近「家的感覺」。許多婚姻諮商的案例,跟你們一樣相處多年的伴侶,最後落得形同陌路,住在一起卻難得講上幾句話,變成標準的「模範房客」,這是電影《約會喔麥尬》提出的字眼。「好朋友」反而變成一種難以企及的境界,甚至諷刺。

伴侶或同居者一直在追求的「靈魂伴侶」,且從妳的愛情故事展開追想。妳和布拉瑞楊結識於學校,都學舞,舞蹈是你們靈魂相通的場域,妳曾嚮往他編舞由妳來跳的生活,妳的身體變成伴侶展現創意才華的來源,你們互相變成來源。

那麼,在「靈魂伴侶」的形成歷程裡,妥善分工會不會也是個重要的元素?如果你們都是舞者,靈魂是否就不會那麼的靠近?所以,畫家僅可能和藝術經紀人是「靈魂伴侶」,兩個畫家會演變成「刺蝟」?墨西哥女畫家芙烈達‧卡蘿和同為丈夫的迪亞哥利弗拉相處的一輩子,感覺像在互相比賽誰比較愛他自己,妳看過那幅《兩個芙烈達》嗎?

或許,你們曾為一支舞的理念而有過爭執?繞過半個地球,只想為維持這份情感而對未來心生恐慌?在一齣《單人房》的舞作裡,你們扮演隔著一張桌子各奔西東的伴侶,再怎麼努力求合,最後卻還是要分開。台下的多年夫妻伴侶看得黯然,那齣舞,拆離了多少「伴侶」的「靈魂」。

現在,眼看40歲,另一個人生的階段臨近,妳說,愛一個人,愛很多人以前,先要把自己照顧好,才有愛別人的能力。然而,你們的情感模式,已足夠讓許多多年夫妻懷疑一紙結婚證書是多餘的。在台灣艱難的表演藝術環境,順帶提一下高漲的離婚率,妳難得地兼得「靈魂」和「伴侶」。

〈獻計〉

「靈魂伴侶」始終是婚姻和心理學家,為人們塑造的偉大目標。最早則可推溯到柏拉圖的《對話錄》裡,亞里斯多德的談話。

要把「靈魂」放進「伴侶」當標準,雖然有各種學派,但建議妳可這樣來看自己的親密關係:

第一,「靈魂伴侶」是能幫助妳認識自己,認出自己的「靈魂」。

第二,無論何時何地,這樣的伴侶能給妳安全感,不會擔心變心背離。

第三,亞里斯多德的原意,靈魂伴侶是分開的另一半,和自己完全「對稱」。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