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會客室〉愛上非死不可 孩子失了神

2010/05/24 06:00

圖/達姆

文/柯俊銘

圖/達姆

近期國外報導,臉書(facebook)已成為時下青少年族群的寵兒,據估計有逾半數的孩子每天都會報到,但在愛用之餘,負面效應也逐漸浮現……。

這一陣子,臉書(facebook)恐怕是最夯的社群網站了,由於其集合部落格、聊天室、郵件信箱、遊戲等諸多功能,加上可以免費申請,所以造成許多民眾趨之若鶩,有的人上班變得不務正業,甚至在家玩到廢寢忘食,生活幾乎不能沒有它。

而這股旋風似乎也開始吹進校園中。近來和一些朋友聚會,不時可聽到抱怨孩子玩臉書過度的聲音,例如熬夜泡臉書,結果早上起不來而遲到,或者累到在課堂打瞌睡;頻注意或回應手機傳來的臉書動態更新訊息,做事根本不專心;詢問在臉書上做什麼,總是搞神秘或不耐煩……,諸多失當的表現,讓他們實在很煩惱。

你家也有類似困擾嗎?近期國外報導,臉書已成為時下青少年族群的寵兒,據估計有逾半數的孩子每天都會報到,但在愛用之餘,負面效應也逐漸浮現,其中除了個人隱私易不慎外洩、網路霸凌事件增加外,最令人擔憂的就是成癮問題。

精神醫學專家指出,臉書成癮其實是網路成癮的一種,其和吸毒、酗酒或病態性飲食、賭博類似,尋求立即滿足而不知節制的固著舉動,對於個人心理健康與社會職業功能會帶來傷害。

<Check Point>臉書成癮跡象

青少年若有臉書成癮,可能的跡象如下:

□每天使用臉書超過一個小時。

□即使天色不早該上床休息,卻寧可犧牲睡眠,繼續留連在臉書上。

□明明時間、場合不適當,仍想盡辦法或找機會連上去玩。

□把玩臉書看得比學校課業或其他社交活動還要重要,明顯本末倒置。

□只喜歡在臉書上聊天交朋友,對於面對面的人際互動興趣缺缺。

□因故無法連上臉書(如網路故障、手機收訊差),就會心情浮躁、渾身不對勁。

<家長怎麼辦>戒除依賴 爸媽想對策

有鑑於此,茲提供家長以下幾個方法,有助孩子遠離或戒除對於臉書的依賴:

1.自己也在臉書註冊,並要求孩子把你加為好友,藉以觀察使用狀況。或許其會覺得被窺伺而不舒服,明白告知目的與必要性,透過溝通建立雙方可接受的規範。例如答應孩子只瀏覽,而不回應其與友人的對話或刊登的照片。

2.定期和孩子討論所見,了解其興趣所在與如何分配時間,若有不妥處,應適時給予提醒。例如發現其平時花在聊天、玩遊戲的時間太長,或每天上去臉書查看的次數偏高,還是發言的內容不恰當,主動介入關心並進行輔導。

3.限制每天的上網時數,規定使用時段,教導孩子如何有效管理時間。除了臉書以外,孩子或許也會利用網路處理其他事務,訓練他們能夠將有限的上網時間做好規劃,必要時可在電腦旁放置鬧鐘、計時器以為警示用。

4.透過互助模式,逐步減少使用時間或次數。若孩子玩上癮,且已有危機意識,不妨鼓勵其找尋有類似遭遇的朋友,藉由同儕彼此監督或代為關閉帳號、更改密碼,抑止沉湎情事發生。另外,全家也可以每週幾天實施「無臉書日」,一起從事其他娛樂活動,讓孩子知道沒有臉書也能正常生活。

當嘗試過上述方法,孩子依然欲罷不能,仍強迫性地想去玩,建議最好還是盡早尋求心理衛生專業(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等)的協助。所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雖然臉書帶來諸多的樂趣與便利,但也要讓孩子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以免玩過頭而迷失在網路虛擬的世界裡。(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