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看門道評味道〉粽說紛紜

2010/06/13 06:00

文/梁瓊白

今年市場出現一種新口味、新創意的粽子,是完全沒有米粒只有各種高檔食材的無米粽,個頭不大、售價不低、口味相信不差,但是讓人質疑的是:沒有半顆米粒的粽子也叫粽子嗎?只是將餡料包成粽子的形狀,是當菜吃呢還是當主食?

一直以來廚藝界為了創新,不斷研發各種造型、口味、甚至食材都標新立異的食物,存心打破傳統的舊有印象,包括中秋節的月餅出現墨魚汁的餅皮,餡料不再只是甜口味的豆沙、棗泥,而是鹹的XO醬、鮑魚、魚翅,如今粽子除了無米粽還有麻油雞粽,以及更多原本是菜如今卻包入粽子裡的所謂創意粽,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口味也更多元,至於接受度如何那就見仁見智了。

現代人吃粽子早已不限定只有端午節,一些粽子專賣店平常也買得到,但是端午節不吃粽子還是冷落了這個節日應有的習俗吧?傳統的粽子分為北部粽和南部粽,內餡則都大同小異,只有烹煮法不同,北部粽用蒸的,米粒比較Q,南部粽用煮的,米粒比較軟,如此而已,此外還有客家人將米粒磨成漿再揉成糰的粄粽,以及原住民用香蕉葉包的小米粽,各自傳承自己那個族群的傳統風味。

我個人不太能接受創意太大的食物,就以粽子來說,改良是可以的,改變就走樣了,例如以前的餡料太多、體積太大,可以減少每個粽子內餡和米粒的分量,但是把海鮮、牛排甚至麻油雞、當歸鴨也當做粽子的餡料,就不太習慣了,幸好這些創舉都只出現在節日的時候,消費者滿足一下好奇心,或許樂於嘗試,但如果長期供應,能否在市場上長久經營,恐怕是個未知數了。

西方的漢堡、比薩是最具代表性的簡餐,中國人的粽子也不遑多讓,一顆粽子即已飯菜皆備,用它打發一餐足足有餘,不過粽子用的糯米無論是彈性較大的長糯,還是比較軟粘的圓糯,都是不太消化的食物。

除了不能多吃外,搭配的飲料非常重要,上上之選是喝茶,西式的可樂、牛奶萬萬不可,萬一漲氣可是痛苦至極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