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姊姊妹妹向前走〉工作VS.孩子 妳選哪一邊?

2010/08/23 06:00

圖/swawa.com

很多女人覺得不能因為孩子放棄工作的成就,但孩子的成長一眨眼就過了,妳確定兼顧的背後沒有遺憾嗎?

圖/swawa.com

〈媽媽的反省〉女兒疏離媽 只給外傭抱

文/機器琪

去年生了一對雙胞胎,女性意識極高的我,很自負地認為,奶瓶尿布等帶小孩的工作,交給外傭打理即可。

因此在產假完後便立刻回到工作崗位,學校的工作繁忙,每天拖著疲累的身軀回到家裡,不但要應付活力充沛,四處趴趴走的一對嬰兒,還得在尖聲哭叫的背景音樂中,打電話聯絡家長。

有一天晚上我正在跟家長講電話,眼看著女兒踩到玩具跌倒了,我拉著電話線走到她面前,歪著頭用肩膀夾住電話筒,張開雙手正準備抱起她,女兒竟轉頭哭著大喊:「阿姨,阿姨……」正在廚房忙著洗碗的外傭,顧不得還沒擦乾濕淋淋的雙手,立刻應聲前來抱女兒,而孩子也神奇地一抱起就停止哭泣。我接手抱來女兒,她又立刻大哭,兩隻小胖手伸向外傭,不斷喊著阿姨、阿姨。

大女兒的哭聲,把小女兒也引過來了,大的在我懷裡大哭,一直在半空中伸長著手想給外傭抱,小的也抱住外傭的大腿,兩個孩子都不要媽媽,只要阿姨。到最後鬧得沒辦法,外傭只好左右手各抱一個,才讓女兒們破涕為笑。

才不過一歲多的嬰兒,竟然不要媽媽而要阿姨抱,讓我遭受有如青天霹靂般啞口無言的重擊。我在學校裡,勞心勞力地教育著別人家的孩子,連回到家的時間都給了家長,才不過短短一年時間的抽離,自己的女兒卻在不經意間,忘了媽媽的存在,認定朝夕相處的阿姨才是唯一的照顧者。

抱著自己親生的女兒,她卻推開我的懷抱,轉頭哭著喊阿姨,伸手要別人抱,真的讓做媽媽的我,有如刀割般地傷心欲碎。這個學期結束後,我毅然決然請了育嬰假,決心將失落的那一段親情找回來。剛開始的幾天,女兒依然開口閉口叫阿姨,她們每叫一次阿姨,我就立刻回應:「我是媽媽,媽媽抱。」幾天下來,小傢伙們總算意識到媽媽的存在,漸漸的,兩個小可愛終於開始找媽媽。

放下工作回歸家庭,讓我深深感受到,雙胞胎女兒同時要找媽媽,左手一個右手一個同時抱起,那份既沉重又甜蜜的負荷。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和誠意,將失落的那一段空白時間,用愛心和耐心彌補,讓女兒別再當著媽媽的面,卻轉頭叫阿姨抱。(作者為國中教師)

〈女兒的提醒〉小時候不多陪 長大沒話聊

文/小狐狸

常在捷運或是公車上,看到母子或是母女手牽手的畫面,我的心裡就會感到莫名的羨慕與些許忌妒。羨慕他們能快樂自在的互動,小孩敘述今天在學校發生的趣事,誰誰誰出糗或某某某被讚美諸如此類的話題,然後媽媽即使很疲倦,也會耐著性子聽小孩分享心事。

為什麼我沒有這樣的童年?媽媽是職業婦女,朝九晚五的生活,加上一板一眼的個性,小時候想和媽媽分享故事時,總是被媽媽以忙碌回絕,然後她就得繼續工作或是洗衣煮飯,縱使我知道她是被環境所逼,但是孩子心底最渴望的不就是父母的陪伴嗎?

即使物質生活豐衣足食,不愁吃穿,但是親子糧食卻是少得可憐。這樣的情形或許就是造成現今窘境的元凶,雖然母親已經卸下職業婦女這個身分,重新回歸家庭,做個家庭主婦,想要重新建立親子關係。但是當電話接通的那一剎那,我發現和媽媽是無話可說,甚至想要直接掛掉電話,不想再聽到這個聲音。

我記得讀過某些親子關係的書籍,若是在孩童階段,父母疏於和小孩溝通培養感情,那麼過了人格獨立養成時期,親子關係在日後是冷淡,而且有可能惡化加劇。縱使父母日後花了大量時間和心力想要挽回,只是徒勞無功,此時的子女不是有自己的家庭了,就是已有自己的人生計畫了,父母難以在此時得到親子情誼。

現在許多女性投入職場,男性忙加班拚業績,在此奉勸這些已有家庭的職業男女們,多花點時間陪伴小孩,例如床邊故事時間或是參與親師座談會,重質不重量,只要有心想和小孩培養感情,我相信時間再少都能得到小孩的體諒和回報。因為歲月不饒人,一下子小孩就變大人了,我想沒有人喜歡為時已晚這句話的意境。雖然我知道妳是想和我聊聊天,不想讓這段親情冷凍化,那為什麼當初就不願花點心力,來聽我說故事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