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東京男子部屋〉垃圾桶 雙效合一

2010/09/20 06:00

攝影/張維中

文/張維中

日本徹底實行垃圾分類已行之有年,資源回收項目的分門別類非常仔細。只要到日本旅行,日文不太靈光的人,一定曾有在公共場合的垃圾桶面前,僵住變成木乃伊的經驗:「啊,這個要丟到哪一個垃圾桶呀?」

居家垃圾的分類與丟棄更加複雜。回想起來,第一次真正切實地感受到「我住在日本」的分水嶺,也是「丟垃圾」這件事。依照你住的區域不同,每天可以丟棄的垃圾類別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我住的練馬區,可燃垃圾(含廚餘)是每週一跟週四;不可燃垃圾是隔週的週二;飲食用的瓶罐、寶特瓶是每週二;塑膠容器跟紙類是每週六;至於大型垃圾,你得先花錢去指定商店買大型垃圾丟棄券,然後再到網路上登記你要丟的日子,在指定的那一天,把丟棄券貼到垃圾上,再拿到樓下的收集場。你要是不買垃圾券就將垃圾丟出,它會一直在那裡,永不消失。你每天看到都會內疚著,像是棄嬰的父親。

垃圾分類那麼瑣碎,垃圾桶的設計就是門學問。我用的垃圾桶打開來,可以分成兩個空間,分別掛著可燃與不可燃的垃圾袋。垃圾桶內為了消臭,我會放進類似除臭木炭或者咖啡渣,效果還不錯。當然不讓垃圾桶有異味的根本做法,是把會腐爛的果肉,另外放在一個密封的廚餘桶;食用後的塑膠盒,也應該先沖洗乾淨再丟棄。

日本人也對如此複雜的丟垃圾規則感到疲憊。我的老師曾說,因為夏天悶熱,廚餘不能每天丟,堆在家裡又容易發臭,因此演變成能丟廚餘的前一天,家裡才會吃魚。人類製造垃圾,垃圾又反制生活,生命還真一種循環哪。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