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人36計〉坐在輪椅 也想當媽媽

2010/10/11 06:00

文/呂政達

常常聽到有人說要成為「完美」的媽媽,探問一下她的意思,這個「完美」還包含著女人對自身氣質、外表、個性和身體的追尋,好像「完美」的媽媽也不可缺少這些特質,然而,身體殘缺的女人,難道就不能成為好媽媽嗎?

在來自阿根廷的記錄片《輪椅上的母親》裡,一開頭就問道:「誰來決定生命腳本?什麼樣的因素,可以決定人所要走的路?」這部影片記錄了幾位坐輪椅的媽媽決定將生孩子當做生命腳本後,所發生的人生故事。拍片的孟妮卡,自己就終生坐輪椅,她從自己周遭想感謝的人開始拍攝,再找到更多相同際遇的媽媽,留下了這段長達13年的真實獵影。

有名罹患小兒麻痺的媽媽說出她的感想:「身為女人,都想成為媽媽,對我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當小嬰兒長到可坐著時,這個媽媽用電動輪椅載著孩子到處去兜風,卻就是一闕母親的奏鳴曲。

孟妮卡拍這部紀錄片曾中斷13年,卻也因而讓我們有機會見到當年的孩子長大後,對輪椅媽媽的感想。這些孩子分別從事行銷、讀醫學和上電腦課,並未因媽媽的缺陷,剝奪了發展的機會。有個大男孩這樣談論他媽媽:「她就像其他的媽媽,不過是坐在輪椅上。」有個女孩這樣說:「我從小時起媽媽就坐在輪椅上,卻比其他能走路的媽媽更棒。」

當年,孟妮卡決定生小孩時,她說:「沒有什麼困難的。」十多年後,她承認過程確實很困難、很辛苦,但是,借用另一位輪椅媽媽的感想:「我想,如果我沒有當媽媽,我不會有那麼美好的感覺,我也不會有勇氣去做那麼多事。」

是啊,政府要花大筆預算鼓勵生孩子,還不如明訂輪椅媽媽為典範。她們費盡常人可能難以理解的辛勞和辛苦,十幾年後卻仍釋然地發出感言:「當母親,是發生在妳身上最美好的事。」

這部影片可在廣青基金會舉辦的圓缺影展看到,做為一名觀眾和一個爸爸,我只能說,這句感言,比起什麼百萬徵來的名句,還更讓我感動。

【獻計】

由於自身的疾病或缺陷,輪椅媽媽更懂得珍惜孩子的身體。片中有個媽媽將嬰孩的腳和手塗上顏料,印成手印和腳印,做成孩子個人的成長簿,我覺得是個不錯的點子。

當然,孟妮卡自己是輪椅媽媽,才發念去拍下其他輪椅媽媽的故事。身體正常的媽媽們,應該也可從中得到了啟示。生下孩子13年後,妳可與他一起觀看他的成長。

小啟:

廣青文教基金會自2001年起每年從國外引進優良的身心障礙者影片,今年將邁向第十年。每年為配合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廣青於10-12月間巡迴映演於全台,今年預計將在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澎湖等八縣市演出,影展最新動態將於Facebook「圓缺之間」粉絲專頁持續更新。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