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走過長長的「追風詩牆」

2010/10/12 06:00

◎康原

那是長長廊道旁的一面牆,被命名為「追風詩牆」,牆裡是一群群莘莘學子聆聽師長如沐春風的語言,牆外是充滿中秋後涼風夾雜溫暖的陽光,伴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詩人與學者,三三兩兩佇足牆邊,聊著欣賞或吟誦這些詩詞的學生與詩人,大家都在等待一個特別的詩牆啟用儀式。

「追風」聽來是一個多麼浪漫而勇敢的語彙,卻是一個在地兼具開創性詩人的筆名,本名謝春木(1902-1969)的追風,在台灣新文學運動中,以日文寫出台灣第一首新詩〈詩的模仿〉四篇,〈讚美蕃王〉、〈煤炭頌〉、〈戀愛會茁壯〉、〈花開之前〉,發表在1923年5月22日《台灣》雜誌。前輩詩人陳千武分析台灣最初的這些詩篇的主題,發現這四篇詩是「抵抗」、「批判」、「愛」、「花」等詩的原型。

詩牆收入了追風的〈煤炭頌〉:「在深山深藏/在地中地久/給地熱熬了數萬年/你的身體黝黑/由黑而冷/轉紅就熱了/燃燒了熔化白金/你無意留下什麼」做為第一首,這首詩有燃燒自己,給人熱量的象徵;以煤炭的性格來強調廉潔的性格與氣質,也暗示社會有只顧自己利益的人物,詩中具有批判性。

2010年的濁水溪詩歌節,開幕典禮由在地詩人吳晟、康原、渡也各自朗誦其詩〈階〉、〈媽祖魚〉、〈古鐘〉等,向詩人致敬的開幕式完畢後,張默站在〈蘆葦花〉前微笑著,「點點的風播送著被黃昏染白的蘆葦」。辛鬱走到〈髮香與風〉前佇足,或許他真的想知道「為了這漸漸消失的髮香/風會不會回轉身來」?溪州詩人吳晟站在〈泥土〉前,好像吟唱著「用一生的汗水,辛辛勤勤/灌溉泥土中的夢/在我家這片土地上/一季又一季/種植了又種植」。回到彰化明道來教書的蕭蕭站在〈阮老父〉的詩前看著:「人講海洋深無底/我講真失禮/阮老父的智識才是真正深無底/親像海中魚遐爾濟」。我走到〈媽祖魚〉前想著「浮浮沉沉的海湧 親像無常的人生/汝的形影有靈性 保庇台灣向前行/台灣人 毋驚風雨佮大湧」,而渡也走到〈出席〉詩前,或許是宣誓著「艱困的人生/沒有請假單/天天都要/出席」。

記者問我為什麼寫〈媽祖魚〉,我說:「我是芳苑鄉漢寶村人,白海豚是我的鄰居。如果國光石化蓋在大城,家鄉的環境將遭受污染,白海豚將找不到棲身之地。因此,寫〈媽祖魚〉來提醒大家對環境、生態的保獲。」

明道大學陳世雄校長也表示,他是彰化的子弟,早就參與保護白海豚、反對國光石化的連署。台灣的經濟要發展,應該要走節能減炭、文化創意與休閒觀光的路。過去宜蘭縣政府與雲林縣政府的分界線就是主政者對六輕的態度,宜蘭的陳定南拒絕六輕的設立,才有今天觀光業的發展,而雲林接受了六輕,麥寮因此污染不斷、抗爭不斷、災害不斷,從麥寮六輕我們看到財團的獲利,人民與土地的受害,因此奉勸政府要覺醒,不該做出錯誤的決策。●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