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台灣人 你為何不生

2010/10/31 06:00

圖/陳佳蕙

台灣生育率之低竟然是全世界一名,為什麼不生孩子?除卻經濟上的考量,其實還有很多深層的考慮,想要鼓勵生產,官員們知道如何下手嗎?

圖/陳佳蕙

〈餵奶很尷尬〉火車上 沒設母嬰室

文/容容(台北市)

陪表妹搭火車回桃園娘家,表妹初為人母,小外甥不過三個月大,表妹都給他吃母乳。

火車正行進間,原本熟睡的小外甥突然變得不安分,接著就哭鬧起來。見狀我趕緊低聲問表妹,小外甥是不是餓了,表妹點點頭,我以為表妹會準備沖泡奶粉,沒想到表妹面有難色的說,小傢伙一直喝母乳,所以她根本沒想到要帶奶粉。

這可怎麼辦,總不能在這擁擠的車廂內輕解羅衫吧,於是我問表妹要不要去廁所哺乳。但打開廁所門,不禁傻眼,廁所內竟然沒有坐式馬桶,而且空氣也不是很好。還好過了不久就到站了,表妹衝下車,先找地方完成她的哺乳使命。

這令我有些感慨,台灣雖一直強調母乳餵養,但在建構一個完善的哺育母乳的環境方面,顯然做得差強人意,就連通行千萬人的台鐵竟然都沒有在火車上設置母嬰室,對哺乳的媽媽來說難稱友善。既然政府鼓勵生育、鼓勵餵哺母乳,當然要先改善母乳哺育的環境,不是嗎?

〈想優閒吃飯〉親子用餐環境 選擇性少

文/洪麗雯(屏東縣)

好不容易有朋友打電話來邀約飯局,結果得面臨的就是找不到適合親子一同用餐的場所,通常最後的決定往往就是麥叔叔開的速食店,原因無他,只因為那裡有吸引小孩注意力的遊樂設施,而唯有搞定小孩,大人們才能暢所欲言。

這樣的結果讓我們這些家長間的聯繫慢慢的減少,一方面是大家不想讓孩子老吃一些垃圾食物,另一方面是大家都是有點歲數的人了,對漢堡、薯條加可樂這種東西還真的有點害怕。

前陣子看到新聞報導說在速食店遊戲區內有小孩遭受猥褻,就連我們覺得可以放心的地方都發生令人擔心的事情了,到底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讓我們覺得是安全的?

在台灣,家長要優閒的吃完一頓飯還真的不容易,什麼時候餐廳才會讓家長不用擔心熱湯灑在小孩身上?又有什麼樣的餐廳能讓小孩吃得健康、玩得安全?如果這些問題都能有解答的話,相信台灣就稱得上有人性的文明國家了。

〈擔心兒女安危〉治安太差 誰敢生啊

文/氧樂多(高雄縣)

結婚數年的大姐只生了一個兒子就喊停戰,常常被母親逼著要她再生第二胎。無奈大姐總有她一套說法:「治安差!不敢生!」

臺灣治安極差,讓姐姐憂慮孩子的教養以及安全問題,所以常掛在嘴邊:「如果不是意外,也不想要生小孩。」優良品種不生,臺灣出生率驟降,導致老年人口超越出生人口,已然造成臺灣社會的一大隱憂。雖然目前看不出會有什麼影響,但不可否認的,在將來青壯年人口肩膀上的負擔肯定變得更加沉重。

原本想以「女兒可愛」引誘姐姐再增產報國,誰知前陣子惡狼性侵女童,連法官大人都不長眼,毫無天理地輕判嫌犯。這讓我們這些善良的老百姓如何安全度日?如何保護下一代兒女的安全?家中有錢怕孩子被綁架,現在又怕孩子被性侵,身家性命備受威脅。

現代人憂慮的是已經不是能不能吃飽,而是擔心自己的下一代成為治安敗壞的受害者,又怎麼敢生呢?

〈性別不平等〉育兒責任 女人承擔大

文/詹惟鈞(宜蘭市)

身為六年級中段班的奶爸我,前年才迎接頭胎,今年又順利迎接第二胎的到來,這兩次成功的做人經驗,深覺目前國內充斥著許多「性別不平等」的觀念窠臼,以致民眾生育意願極低。

即便懷孕婦女最長可享有一年安胎假,加上原有的兩年育嬰假權利,這的確可以給新生寶貝較佳的照顧及保護,問題是很少有孕婦敢請那麼長的假,輕則影響職務分配,重則工作難保。

目前國內仍多由女性來承擔家庭育兒的照顧責任,唯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已經提升,現今雙薪家庭已占多數,既然現代社會的男女雙方大都參與經濟勞動,但育嬰假及安胎假仍是以女性照顧子女天職論點出發,既然父母雙方皆要負責家庭經濟重擔,可是傳統上育兒責任主要仍是由母親一方承擔,甚至連生不出男孩來傳宗接代也要怪女方,也難怪現代女性「性趣缺缺」。

除了育嬰補貼有其必要外,男女平等的觀念更要落實在子女教養上,父母雙方都要共同擔起照料國家未來主人翁的責任,否則台灣出生率還可能繼續年年全球最後一名。

〈招誰惹誰啊〉帶孩子出門 總感不友善

文/泠泠(宜蘭市)

帶孩子回國定居之後,才發覺在母嬰親善跟育兒環境方面,台灣在軟硬體各方面實在都很落後。

硬體方面除了人行道不足,現有的人行道也充滿障礙,不是停滿機車就是殘破不堪,不然就是半途有路燈桿或者電線桿擋道。大眾運輸工具除了捷運跟少數公車勉強可以帶嬰兒車上下,大部分地方或者交通工具根本不適合帶著孩子出門,更別提其他公共空間的規劃。

除了硬體上的種種問題,我覺得更可議的是人的觀念。在歐洲帶著孩子出門,至少他們都不會視孩子以及嬰兒車的出現為一種麻煩,但是在台灣,不只帶著孩子會被有意無意的刁難、白眼、故意忽略,那種打從心裡就不懂得愛惜孩子,只把他們當作麻煩的來源的心態,真令人齒冷。

也是由於這種心態,所以一切公共設施的設計完全忽略了帶幼兒出門的父母的需求,所有的硬體設施都跟軟體觀念一樣,把孩子與帶孩子出門的父母摒除在外!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