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看門道評味道〉醬油膏做菜 真好用

2010/11/07 06:00

文/梁瓊白

廚房不可或缺的調味料──醬油,不但品牌多,價格差異也大,有的顏色深,有的色澤淡,做菜的人各有所愛。我個人則偏好醬油膏,不只是用作蘸料,更多時候它可以用在熱炒和紅燒的調味,因為有它就可以不用太白粉了。

以往要讓熱炒菜的調味料附著,又要外型油亮,通常都用勾芡的方式讓湯汁黏稠,其實為了保持肉的嫩度,所有的肉入鍋之前就都先用太白粉拌醃過了,湯汁再勾芡,看起來固然油潤,但是熱量相對提高,而且嘗不到肉的原味,都是外表那層粉漿沾附的調味料味道,我個人很不喜歡太白粉,這種連螞蟻蟑螂都不沾的粉末,卻在中國菜裡占了很大的使用率,還分日本太白粉和台灣太白粉呢,差別就是日本太白粉比較白、比較貴、黏稠度比較強,用量比較少,效果卻比較好,其實都是台灣製造,生意人的販售技巧罷了。

醬油膏比醬油黏稠,是因為添加澱粉的關係,但是澱粉不會是太白粉,因為太白粉勾芡的食物在冷卻之後,會產生沉澱和分離的現象,所以會選用地瓜粉、糯米粉或玉米粉,加在熱炒裡會自然黏稠,也就不用勾芡了,而且沒醬油那麼鹹,緩和口感的糖也可以省了,非常好用。

和醬油膏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蠔油,不過蠔油是經由鮮蚵提煉,成本較高,所以售價也貴得多,但是可以增加菜肴的鮮味,不像醬油膏只是調味。廣東菜最喜歡用蠔油,即使燙青菜也是直接淋上就吃,其實蠔油很鹹,台灣消費者吃一定要加糖去綜合,這點習慣香港人很不適應,我們反而覺得方便性不如台灣的醬油膏。其實蠔油也有澱粉的成分才會呈現濃稠狀,坊間的廚師當然知道兩者的差異,只是礙於成本考量,售價較高的菜才用蠔油,便宜的熱炒當然就用醬油膏了,有趣的是還有素蠔油,蠔有素的嗎?說穿了就是添加了香菇粉的醬油膏是也。

不管蠔油還是醬油膏,開瓶後最好還是放冰箱冷藏,因為它比醬油容易發霉,一旦瓶口出現霉斑,還是別吃的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