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尋找獨特聲嗓 第六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決審會議紀錄 <下>

2010/11/22 06:00

◎魏妤靜

〈六色的原罪〉

莊裕安:類似題材的作品很常見,雖然伊底帕斯情結、與父親的對抗,有些老套,但細節誠懇道出孽子出櫃的辛苦,頗為動人。不過文中也有幾處不夠照顧讀者,像題目裡的「六色」原以為是佛家用語,後來才明白所指的是象徵同志的「彩虹旗」;文章提到的「我覺得自己也變成巴比」、「父親與我同像葛奴乙」等,若不清楚原典的人,便不易理解作者寄託這些人物的意涵。這不算缺點,但年輕創作者在寫自己熟悉的東西時,有時也需要給讀者一點暗示。

吳晟:這篇一開始我有選,但我覺得同志題材較容易被看見,所以改勾選〈畫家〉。我也稍微為作者說一下話,每個年代的人有自己的知識領域,常有覺得別人自然而然應該知道的事,就像我們以前提到愛因斯坦,也不會特別標明他是個科學家。

阿盛:確實感受得到作者的真誠,文字相當不錯,穿插父親角色,也使我們發現作者並不單純要談同志情誼,還包含家人間的「誤解」,手法安排上不會陷入單調。但我也同意文末「葛奴乙」的譬喻不太縝密,讀者較難理解。

愛亞:這是我的第一名。近二十年我讀了不少同志作品,它給我的感動在於同志情誼為輔,主體則談與父親間的疏離和深刻的愛。或許作者是比較柔弱的,一般而言,在因自身的同志傾向與父親落入非常狼狽、糟糕的相處狀況時,寫出來的作品很容易滿懷怨懟或恐懼,但作者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卻是自身教父親失望,及對父親病況的無能為力,他完全沒有逃避地寫出自己的「不堅強」。

張瑞芬:這也是我的第一名,這些作品我讀了幾次,很驚訝自己的名次未曾更改。技巧那些都可以學,但好的音質是天生的,這個作者若不成為作家太可惜了。最後一句「原來父親的死不只是他自己一個人解脫而已。」非常漂亮,有種「話到嘴邊留半句」的餘味。作者的文字敏感度很高,不說廢話,文句使用彷彿在詩與散文間自然轉換。

所有獲票作品討論完畢,〈雙途〉、〈擬傷〉、〈夕照樓散筆〉三篇因評審決定放棄,因此,針對其餘七篇獲票作品進行第二輪投票,最高7分,最低1分。計分結果依得分高低排序如下:

〈六色的原罪〉33分

(吳晟5分、阿盛7分、莊裕安7分、張瑞芬7分、愛亞7分)

〈避雨〉25分

(吳晟6分、阿盛6分、莊裕安5分、張瑞芬2分、愛亞6分)

〈說話的魚〉22分

(吳晟7分、阿盛3分、莊裕安4分、張瑞芬6分、愛亞2分)

〈樂園〉17分

(吳晟2分、阿盛5分、莊裕安6分、張瑞芬1分、愛亞3分)

〈畫家〉16分

(吳晟3分、阿盛2分、莊裕安1分、張瑞芬5分、愛亞5分)

〈說話課〉15分

(吳晟4分、阿盛1分、莊裕安3分、張瑞芬3分、愛亞4分)

〈沿著邊緣跳舞〉12分

(吳晟1分、阿盛4分、莊裕安2分、張瑞芬4分、愛亞1分)

評選結果出爐,〈六色的原罪〉獲得首獎,二獎得主〈避雨〉,三獎為〈說話的魚〉,兩名佳作分別是〈樂園〉、〈畫家〉。因評審一致認為此次入圍決審作品表現出色,建議增列〈說話課〉一篇為佳作,會議圓滿結束。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