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恐懼的意義---上

2010/12/29 06:00

◎王丹

關於恐懼,我們有想過很多嗎?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我們其實不會認真思考,但是它仍然會無時不在我們的身邊,恐懼就是一例。小到我們因為不敢夜行而閉門不出,大到因為對死亡的恐懼而創立宗教,恐懼其實以各種形態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作用。克服恐懼,首先就要去面對它,思考它,然後才有可能解決它。

挪威卑爾根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拉斯.史文德森(Lars Svendsen)善於從人的內心深處挖掘社會現象,曾經撰有《邪惡的哲學》、《時尚的哲學》和《無聊的哲學》等系列著作,而另一本《恐懼的哲學》,處理的就是我們心中的恐懼是如何導致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的題目。他要說明的,就是「恐懼是一種什麼情緒,恐懼在當今文化中的地位如何,恐懼怎樣被政治所利用」。而最後一項,是我所特別在意且希望讀者朋友可以思考的。

史文德森這本書,矛頭對準的是美國在九一一恐怖襲擊之後,藉口國家安全而採取的一系列限制公民自由的行為;但是他的分析,可以提供我們一個視角,讓我們看到歷史和現實中所有試圖擴充權力的統治者的普遍性行為法則,這就是:也許,恐懼只是我們個人的一種情緒反應,但是經過統治者的操弄,個人心中,或者存在於集體心中的某種恐懼,卻會成為權力行使的一種工具。史文德森指出:「在一個社會當中,誰能控制恐懼的指向,誰就能領導社會。」

的確,政治中就充滿了對於恐懼的操弄。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天的中國,當局對於民主化會帶來混亂這種恐懼的操弄。1989年學生運動剛剛開始,《人民日報》就發表了著名的「四二六」社論,說如果學生的要求得到滿足,中國就會陷入動亂的深淵,社會的穩定和安寧就會蕩然無存等等。到了今天,這樣的做法更加肆無忌憚,最流行的說法,就是一旦中國實行民主化,就會國家分裂,軍閥混戰,經濟停滯,甚至民不聊生。這一大套聽起來極為黑暗的前景,其實沒有經過任何論證,但是通過官方宣傳機構幾乎每天不斷的洗腦式宣傳,現在已經幾乎深植民心,形成對民主發展的極大威脅。俗話說:「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會成為真理」。這種毫無根據的臆測幾十年來不斷重複,就會成為人民心中的心理定勢,而這,就是當局所希望看到的。當局的目的,就是製造出人民對於民主化的負面效果的想像性恐懼,說白一點,這就是赤裸裸的恐嚇。類似的恐嚇在政治中其實無所不在:選舉的時候很多政黨也會說,如果對方上台,就會天下大亂;為了限制言論自由,當政者常常會說,沒有限制的自由會帶來社會價值觀紊亂,等等。

如果分析僅到這裡為止,那還稍嫌膚淺。我們要問的是,當政者這種恐嚇能夠有效,又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是不是我們習慣了不去獨立思考,才會相信當局的恐嚇呢?是不是其實是我們自己,嚇到了自己呢?(待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