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人36計〉互惠法則 家人更親密

2011/03/07 06:00

文/呂政達

情人節當天,這個女人跟老公說:「親愛的,為了慶祝情人節,表示你對我的愛意,送我一顆第凡內的鑽戒吧。」

老公說:「我們是老夫老妻,又不是情人,我們的關係不是靠一顆石頭就能衡量的啦。」女人說:「那你買那雙義大利的高跟鞋給我,總是要表示表示嘛。」

這場情人節的戲最後皆大歡喜落幕,男人心裡很得意,他總算不必花分期付款的風險買鑽戒,「那雙高跟鞋便宜很多的。」女人其實更得意,其實,她本來想要的就是那雙高跟鞋。

根據心理學家塞迪尼說的,這個就叫做「互惠法則」,常被推銷員拿來使用。在親密關係裡,也處處可見。

像有個媽媽想知道念高三的女兒有沒有交男友,女兒當然跟老媽說沒有,媽媽有點不相信,因為女兒幾乎天天上即時通,怎麼看都像有在交男朋友。女兒先發制人,問道:「媽,妳在我這個年紀,交過幾個男朋友?」

媽媽就說:「我只認識妳爸爸一個男生。」

女兒:「媽,妳以為我不認識那個男人嗎?他才沒有那種吸引力。」媽媽心裡藏著的互惠法則秘密其實是,她最喜歡的那個男人始終不理他,她只好退而求其次,但十幾年的婚姻裡她始終讓男人以為他是「最好的選擇」,也維持了一段稱得上幸福的婚姻。

媽媽不情不願,吞吞吐吐的終於說,連高中時暗戀在內的,共交過3個男朋友。依據互惠法則,接下來就該女兒了,但女兒卻堅持說沒交過,這對母女,已失去了互惠關係的平衡感。

親人關係裡,其實是要維持平衡的,「付出太多」像一廂情願自作多情,但「付出太少」卻接近冷漠,下次若有人還要再跟妳玩互惠的法則,對方也知道要有所保留,不輕易掀開底牌;到頭來溝通就是訊息的互惠交換,不然就進不到真正的親密感裡來。

宗教家一直告訴世人:「施比受有福。」但在家庭或其他的親密往來間,施跟受得有來有往。健康的關係,來自於平衡的施與受。

不過得特別提出一個狀態:什麼時候要講出過去的情史?對方願不願意遵循法則,也坦白說出他的情史?對情人的親密感來說,講情史的時間感是個藝術。當雙方願意互相交換過去的情史,他們就能夠成為真正的一對。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