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台文的先聲——台語文的標準化】3之1(台語文學標準化的進行式)

2011/06/19 06:00

◎李勤岸 圖◎歐笠嵬

最近台語文書寫的問題演變成激情的衝突事件,顯然咱的社會對進行中的母語教育以及台語文學的標準化真無了解。批評者恐驚是猶一直停留佇一、二十冬前的時空背景,用彼的背景來批評現況,確實有影是時空錯亂。這嘛證明真濟人干焦有法度活佇伊的舊時代,無願意面對新時代。

母語教育自從2001年開始實施到今,雖然猶有真濟問題需要解決,不過,已經行向語言教育的標準化是鐵的事實。這嘛符合世界的潮流,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母語教育以及母語保存的呼籲。教育部實施母語教育,舉辦台灣閩南語認證考試,頒發本土母語貢獻獎,制定2月21日為台灣母語日,辦理台語閩客語文學創作比賽,佇各縣市安排國校母語日訪視……

雖然最近教育部有一寡作為是倒退、不智的,譬如共實施多年的「台灣閩南語」的「台灣」兩字硬提掉,引起真濟人抗議、不滿。但是教育部的本土母語教育成就是有目共賭的。自從2006年10月整合成功公告拼音文字「台羅拼音」,又接紲整合漢字,分批公告常用台語漢字七百字詞,並且編輯一萬字詞以上的「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供各界線頂查詢。到這個坎站猶閣講台語無標準化,袂當做母語教育,袂當寫台語文學,若毋是無知,就是「睜眼瞎說」!

台語文學比華語文學早33年

咱閣看台語文學的創作,自從2007年開始,每年我負責主編出版的「台語文學年度選」攏是厚厚一大本,每年台語文學界出版的詩集、散文集、小說集嘛是攏質量相當可觀,這攏是國立台灣文學館每年的台灣文學年鑑內底看會著的。目前當咧出版的台語文學刊物有《海翁台語文學》月刊(已經出刊114期)、《台文通訊》月刊(已經出刊204期)、《台文罔報》月刊(已經出刊176期)、《首都詩報》雙月刊、《台文戰線》季刊……等。遮的台語作家絕多數攏使用台羅拼音以及教育部的推薦漢字。請目睭擘予金,小看覓咧,台語文學的創作性命遮爾旺盛,毋通共別人的拍拚攏看做白工。

其實,若欲論過去式,台語文學的過去式台灣的白話文學, 比中國的白話文學早三十幾冬。台語文學有伊輝煌的過去,台語是有文學傳統的語言。台灣的第一份報紙,1885年的《台灣教會公報》,就開始使用台語白話書寫。其中隱藏相當豐富的白話文學作品,是台灣文學的早春。2007年開始,我以國科會計畫補助案《台灣教會公報白話字文獻數位典藏計畫》開始建置「台灣白話字文獻館」網站。其中除了整理《台灣教會公報》的文學作品,更擴充到淡江中學以及台大圖書館之白話字蒐藏。發現白話字書寫之文學作品質量堪稱台灣文學的重要資產。2007年至2009三年的典藏產出已經有8042筆。其中揀選自《台灣教會公報》的文學作品,含詩、散文、小說、戲劇總共近五千篇。遮的文章攏有傳統白話字以及漢羅譯寫對照。請上網:www.tcll.ntnu.edu.tw/pojbh/script/index.php。

《台灣教會公報》(本底的名是「台灣府城教會報」)內底有袂少的文學作品,遮的白話字文學作品會當講是台灣上早期的白話文學,所以會當講是台語文學的早春,嘛會使講是台灣文學的上早的早春。

教會報早期的文學作品中,小說方面較濟是短篇小說,上早一篇是1886年1月所刊的〈日本的怪事〉;散文方面,有袂少的議論文佮報導文學,議論文方面,親像刊佇1885年6月到8月的〈白話字的利益〉,其他猶有〈論分囡仔的風俗〉(1887.04)、〈論救食鴉片的人〉(1887.12)……等等;報導文學方面,周步霞所寫〈北港媽的新聞〉刊佇1886年2月所出的第八張。算起來教會報的白話字文學數量實在袂少,尤其伊閣是代表進入近代社會的白話文學。

白話字文學除了佇教會報內底不斷咧累積,到1924年閣有長篇的小說來出版,這就是賴仁聲的《阿娘的目屎》。賴仁聲的小說創作量驚人,毋但佇戰前有長篇小說《阿娘的目屎》(1925),戰後猶有小說《刺仔內的百合花》(1954)、《疼你贏過通世間》(1955)、《可愛的仇人》(1960)等。散文的部分,1926年有蔡培火的《十項管見》出版。這本散本集應該是日本時代就出現的議論性散文集(essays),內底對台灣人以及台灣的特殊性有做全面閣深入的論述,而且引入佇當時算是真先進的社會觀、文明觀、性命觀、仁愛觀等普世的價值觀。蔡培火佇論述中大量運用譬喻,運用這款寫作策略來達成伊教育當時智識水準偏低的廣大台灣常民,提升台灣的國民水準。

另外,1926年閣有鄭溪泮的長篇小說《出死線》出版。《出死線》有出版上冊,寫到家族第二代總共四十回。另外猶有下冊,已經接近完稿,可惜佇太平洋戰爭中被美軍空襲中炸掉去。

以上遮的冊我攏全部改寫做現此時台語文學主流書寫的漢羅體,並且將大家較無熟的台語詞加上華語註解,希望會當幫助大家閱讀。

佇《阿娘的目屎》佮《出死線》這兩本真有代表性的長篇小說出版的時陣,漢字台語小說猶袂看著,漢字書寫的台灣新文學也拄才開始學步,這會使直接證明白話字書寫的利便,以及母語書寫上合咱台灣人的筆路。文學寫作若毋是用家己上會當掌握的語言,真明顯會阻礙文學創作的進展。這是白話字文學予咱的啟示。

比較中國胡適、魯迅等人佇20世紀初期遮開始鼓吹、進行白話文的改革運動,1885年《台灣府城教會報》的發刊,一開始著是白話文的書寫,證明台灣比中國閣較早咧做白話文「我手寫我口」的實踐,而且這款白話文毋但是口語的,同時又閣是本土的語言,毋是模仿中國的白話文。以魯迅(1881-1936)來講,1918年5月,伊佇《新青年》發表第一篇時代性的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成做五四運動佮文化革命的頭聲,這個時陣,台語白話文書寫的《台灣府城教會報》已經出刊三十三冬矣。

台灣文學的語言環境「要不得」

有人批評母語寫作「要不得」,論真講,母語寫作上「要不得」的是當前文學語言的環境。不可否認現在規個大環境有咧改變,母語寫作的環境有小可改善,但猶未真正解凍。母語運動者需要較拍拚去改善這個環境,母語寫作者嘛應該共家己當做母語運動者,做伙來改善下面這寡「要不得」的現象,予母語寫作變成一件「要得」的代誌。

欲按怎改善?語言政策的改變當然上緊。毋過毋是每個創作者攏有機會參與政策的制訂。若有可能,遇著無合理的現象,隨時隨地理性反映出來。

一、刊物排斥:當前的「主流」文學刊物或標榜「本土」的文學雜誌,差不多攏毋刊台語文學,報紙副刊、文學雜誌攏差不多。二、書店排斥:筆者進前佇國外的時,每遍回國,一入去冊店,真少看會著母語相關的冊,有強烈的置身殖民地的感覺。三、文學獎排斥:台灣的文學獎袂少,獎金嘛真懸,但在徵文時攏特別聲明「來稿請用中文書寫」。四、文學選排斥:台灣的文學選真少選入台語作品,準有,嘛是選一、兩篇應付應付。五、文學史排斥:編寫台灣文學史的人應對台灣文學中最早出現的白話字文學、日本時代的台灣話文文學,以及當代的台語文學,有才調掌握。六、台灣文學系所排斥:有些台灣文學系所並無開設台語文學相關課程,無聘台語文學學者、無招收台語文學研究生,宛然存在「內殖民」的現象。但當初教育部鼓勵設立台灣文學系所的時,白皮書中特別說明設立台灣文學系所的目的之一是培養母語師資人才。如今有的台灣文學系所已經完全袂記得教育部的原意。

拜託咧,請好禮仔看待現在進行式的台語文學,請用疼心看待未來式的台語文學!●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