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女人愛比較 莫法度

2011/06/19 06:00

圖/swawa.com

有些女人很愛和旁人比較,愛比較如果可以化為積極正面力量,也算是好事,但如果造成自怨自哀可就要不得……

圖/swawa.com

〈麥擱比啦1〉媽媽愛比 孩子很受傷

文/紫戀(台中市)

今年過年感觸特別深,因舅媽的小孩職業是醫藥人員,過年來家裡拜年,媽媽假裝不經意的說:「我女兒是會計,月薪五、六萬!」(實際上我的薪水一個月兩萬五)。

聽到此言論的我,挑了挑眉,看了她一眼,她回頭看我一眼,吐了吐舌頭,突然間,我覺得大學剛畢業領月薪兩萬五,是很丟臉的事情……。

從小,媽媽對我們的要求就特別高,成績考不好她就不高興,比來比去的。其實,媽媽是個很全能的家庭主婦,一直以來我很以她為榮,只是對於愛比較這一塊,實在是覺得不敢茍同!

還是想建議她,這樣的比較,其實是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到孩子,一時贏的感覺真的有比每天快快樂樂、平平安安、家庭和樂、健康還來得好嗎?

其實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畢竟,我從高中半工半讀以來,可從沒伸手跟家裡拿過半毛錢,靠自己能力賺來的一切,難道需要跟家裡有錢栽培小孩的家庭比較?

〈麥擱比啦2〉嫉妒姑嫂 險分裂家庭

文/肥小兔(彰化縣)

先生是家中獨子,婚後姑嫂相處融洽,大姑總是在婆婆面前幫我化解因生活習慣不同,而引起的誤會。

可惜好景不常,熟悉姑姑們的婚姻狀況後,比較心一起,突然就無法坦然親近她們。大姑嫁給台南某地主的兒子,對大姑百般呵護,毫無大老爺的架子。二姑嫁給某知名上市公司區經理,收入優渥,假日常帶妻小遊山玩水。而小姑嫁給我先生的大學同學,現在是某直轄市的副分局長,總是前後被喊著「局長夫人」,非常神氣。至於我先生,本地警局的課員,婆家的房子是先生當警察後才貸款買的,在努力標會下還清貸款,但相較於三位姑姑,得工作賺生活費的我,先生一毛不拔個性更讓我心生怨氣,忘了當初欣賞的是先生孝順及老實的個性,險些造成家庭分裂。

年齡漸長看清很多事,大姑丈家的土地造成兄弟失和;二姑丈忙於工作,二姑得一手包辦家中大小事;至於小姑看似風光,但夫妻倆幾乎沒有交集。回頭看看自己,先生懂得分擔家務,孩子有事隨傳隨到,一毛不拔的守財累積不少存款;因此,奉勸女人們別再比較,珍惜身邊擁有的才是幸福之道。

〈麥擱比啦3〉有得必有失 誰幸福還不知呢

文/東東(桃園縣)

前天晚上,室友開心地踩著新鞋衝進門來,是男友買單的專櫃品,一雙近3000元。那雙鞋做工很細緻,顏色也很特別,但嫉妒心讓我無法由衷讚美,因為我也想要一雙名牌鞋,但是我沒有會幫我買單的男友,所以只能買399一雙的鞋子。

我跟室友都是專職學生,但消費習慣差很多。她是每個禮拜都拎著一袋男友買單的名牌回來,我是一年難得逛街幾次,每次花費都控制在1000元以下。看著她一櫃總價上萬的衣物,我問:「妳男友不是還在當兵嗎?怎麼有那麼多錢?」她說:「但是當兵也會發零用金啊,他就用那些錢請我。」我不禁羨慕她男友出手闊綽。

隔天向男友埋怨,他摸摸我的頭說,他其實是在存錢買車,以後才能載我遊山玩水,讓我不用灰頭土臉坐摩托車。他把存摺拿出來,我們看著一行行逐漸增加的結餘紀錄,不禁相視而笑。

回到房間,問我室友:「你們都不打算存錢買車嗎?」她說:「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啦!」「那妳有看過妳男友的存款嗎?」「有啊,不到一萬。」有得必有捨,所以我聽了笑而不答,決定停止互相羨慕的循環。

〈麥擱比啦4〉 聊近況惹人妒 那就來讀書

文/好奇貓(台中市)

從學生時代開始,幾個姊妹就有固定聚會的習慣,聚會的時候總是充滿笑聲。

後來大家相繼結婚生子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有人過得比較順遂,當然她們分享的話題就叫人欽羨,例如先生又封官加爵、小孩參加音樂比賽第一名等等的,或許說者無心但聽者有意,這些內容對那些現狀不是那麼如意的人,就顯得相當刺耳;久而久之難免有些酸葡萄的言語出現,有時候甚至會讓場面變得有點僵,於是原本開心的聚會只能不歡而散,弄得大家對於這個例行的聚會意興闌珊。

於是我決定開闢新局面,一一打電話給姊妹們,提議每次的聚會改成讀書會,由大家輪流開出書單,文學財經休閒娛樂至漫畫任何種類都可以。大家聽了都紛表贊同,認為這樣不但可以充實知識、跟得上時代的潮流,又可以培養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現在,大家對於聚會又再度充滿期待,因為它有時候充滿文藝氣息、有時候又搞笑不斷、有時候還辦起美姿美儀呢!至於那些無聊的八卦或比較,根本就沒人想提起而被拋到九霄雲外去囉!

〈麥擱比啦5〉愛比成績念書為誰忙

文/狗尾草(台中市)

大女兒自開始上學,功課一直很好,到了初中,班上有一位同學是家裡的獨生女,母女都很好強也愛比較。

女兒班上是男女混班 ,母親希望女兒成績能名列前茅,每次一考完試就到處打聽班上比她強同學的分數,女兒算是班上女生成績最好的,無形中成了她們母女的箭靶,每次考完試就想盡辦法要知道女兒的分數,希望她的成績能超越我女兒,讓我女兒頗受干擾。

還好女兒後來想通「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只管自己本分,也就不再受這位女同學影響心情。

放眼看現在的孩子,每天放學後或週末假日都不能放鬆,要參加課後輔導班,加強課業,學習多種語言,樂器……等多項才藝,為的是將來能進知名的大學。事實上,如果這不是基於家長們的「愛比」心態,而是孩子自己願意學,又能承擔,多元化的學習何嘗不是好事?怕只怕揠苗助長,忽略孩子心裡真正的需求,空忙一場。

女人愛比較可成事亦可敗事,就看女人如何取捨。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