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斷背山》成功地創造了話題

2005/12/28 06:00

◎王丹

李安執導的《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在美國上映了10天,範圍限制在紐約、洛杉磯和三藩市三個大都市的不到100家影院裡,發行公司的試探意味十分明顯。結果是令人鼓舞的:10天中《斷背山》創造了33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進入票房收入前十名的行列。這是十年以來,唯一一部在全美國不到100家影院放映,票房收入卻衝進前10名的電影。上一次的紀錄是在1995年由迪士尼的動畫片《風中奇緣》(Pocahontas)創造的。

《斷背山》的成功不僅在於票房,還在於它已經成了美國主流輿論熱烈討論的話題。它已經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成了一種文化地標,觸及了美國社會的核心價值和文化面貌。

12月18日,《紐約時報》同一天刊登兩篇關於《斷背山》的評論。在題為〈萬寶路之鄉的陽剛與壓抑〉一文中,作者Manohla Dargis將《斷背山》與1956年的西部片《巨人》(Giant)相提並論,該片主演的是詹姆士.迪恩(James Dean)和洛赫遜(Rock Hudson),後者直到身染愛滋病去世才被外界發現同志身分,而前者的性向更是始終撲朔迷離。

Dargis引述《斷背山》原作者安妮.普露(Annie Proulx)接受懷俄明州一家報紙的採訪時的話:「這不是一個關於兩個牛仔的故事。小說是講述1963年的兩個內向而困惑的懷俄明牧場青年,如何離開家而在意料不到、無法理解和無法掌控的個人性向中找到自我的故事。」好的電影總是觸及人性的,《斷背山》的成功也是因為它雖然講述的是兩個同志的感情,但是即使在異性戀者心中,也可以引起深深的感動和共鳴。正如記者所評論的:「(故事中的兩個主角)Jack Del Mar和Ennis Twist不是同志也不是直人,他們是愛人。」在另一篇題為〈與電影中一樣的牛仔〉的報導中,《紐約時報》的記者Guy Trebay採訪了幾個懷俄明州的牛仔同志,更是直接點出了《斷背山》的社會指涉意義。受採訪的同志都提到電影真實地表現了自己的體驗,也都提到了1998年10月6日在Laramie受到攻擊而死的懷俄明大學同志學生Matthew Shepard,後者的殉難象徵令人想到電影中Ennis不斷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看到同志被人毆打致死的情節。

記者指出,《斷背山》打破了一個美國神話,即:牛仔不可能是同志。同時也揭示出美國社會中被人忽略的事實,即:針對同志的暴力和歧視依舊存在。

明年1月6日,《斷背山》即將在全美國上映,可以想像屆時會引起更多的議論。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