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會客室〉親子觀影 噓小聲點

2011/08/02 06:00

圖/達姆

文/Kei Chao

圖/達姆

暑假向來是娛樂產業的旺季,電影市場也不例外,尤其動畫類,或專攻親子族群的溫馨喜劇類也在此時期密集登場;然而,近來「觀影糾紛」卻接二連三的躍上新聞版面。

台灣的電影業在整個娛樂產業佔了不小的比率,家長一年內帶小孩進電影院的頻率,可能還高出遊樂園或是KTV;而影廳是個與他人近距離相處一兩小時的密閉空間,一旦不注意自身行為,很容易變成「影廳公害」。看電影時的基本禮貌,應該從小灌輸,大人也更該遵守公民道德,尊重其他人的觀影品質。

<麥吵啦>拒絕噪音 勿當「影廳公害」

某影城服務人員表示:「曾經有客人的小孩,在影廳內大叫喧嘩,嚴重影響到旁人,結果家長不得已把小孩帶出,卻還要求影城退費賠票。」小學低年級以下的小朋友較不容易控制情緒,哭笑叫鬧有時可能是生理或是外在環境所致,這時家長可以暫時帶出影廳做安撫,並了解哭叫原因,有些小朋友不適應影廳漆黑的環境,或是因看不懂電影內容而焦躁坐不住。

家長在挑選電影的時候,應要注意內容是否適合小朋友的年齡及喜好,有些喜劇片雖然是普遍級,但內容並非小小朋友可以理解的範圍,以免到時小孩坐立不安而哭鬧不休。

另一種噪音,來自「毫無節制」的劇情討論。這種情況不止發生在小朋友,即使是大人也常發生「高分貝」的討論情節而不自覺;服務人員也提到,因大音量的講話或手機聲響所引起的「消費者吵架事件」屢見不鮮。他呼籲大家「請不要在影廳內當『導讀者』,也請家長務必告知小朋友,劇情疑問出了影廳再問,如果真的忍不住,也請以不讓第三者聽到的音量為原則。」

<麥吃啦>慎選食物 尊重旁人觀影品質

最近的「禁帶外食?還是盡帶外食?」議題炒得沸沸揚揚,雖然許多影城已經解禁外食,但有氣味的熱食還是希望盡量避免。

服務人員指出,很多消費者似乎要挑戰電影院極限一般,品項花樣百出,尤其小朋友對於食物的控制力較弱,熱食容易打翻或溢出、甜筒式冰淇淋和冰棒也容易滴落,不僅影響旁人也難以清潔,建議大家還是在影廳外食用完再入內觀賞電影。

<麥動啦>正確坐姿 別影響前後排

由於小朋友的身高不夠,有時電影看著看著整個人站了起來,甚至乾脆趴在前排的椅背上;或是小腳ㄚ不得閒,不停踢碰前排的椅背……,這些都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部分電影院90cm以下的小孩是不需買票,所以不佔座位,家長可以抱著小孩觀看,但還是要顧到後排觀眾的視線,不要讓小孩刻意坐太挺,自然斜躺在家長的胸膛就好,也要叮嚀小朋友的腳ㄚ要乖乖放好。若是小孩有佔座位,但視線會被擋住的話,可以在小朋友的屁股下墊個包包或幾件衣服,能讓小朋友的視線水平升高。

如果還是看不到字幕一定要站起來的話,也請禮貌詢問後排的觀眾是否會被擋住。

<親子手冊>電影院 考驗公德心

雖然清場時都會有工作人員來打掃,但隨手帶走垃圾依然是最基本的禮貌,尤其在小朋友面前更要身教。

散場後的影廳門口也通常會擺放大型垃圾筒,如果抱著「反正等一下有人清掃」的態度,很容易養成「隨地丟垃圾」的惡習,這樣不管到哪個公共場所,都是垃圾製造者;特別是影廳的燈光昏暗,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偷塞偷藏垃圾,都是缺乏公德心的行為。

另外影廳服務人員也提醒家長:「看電影前一定要帶小朋友先去上洗手間,如果小朋友看電影看到一半想上廁所,也務必帶小孩出來上。因為有太多太多小朋友現場『就地解決』了!」

小孩會否成為「影廳公害」,其實家長是關鍵。父母親有責任也有義務,不要讓自己的小孩干擾到他人,服務人員提到,常常小朋友在影廳吵鬧,父母卻放任不管,因為自己想要把電影看完;如果小朋友真的耐不住一場電影、實在無法安靜守規矩,那就只好建議家長等片子出DVD後,自行在家觀賞,畢竟影廳是公眾場合,需要你我共同維持良好的觀影品質。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