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竟然 這樣教育下一代

2006/01/05 06:00

〈失敗教育1〉

孩子偷錢
怪別人沒放好

文/林海

有一天同事閒聊時,同事談起他班上的一個學生到同學家玩,卻將同學家的撲滿偷走,裡面有幾千元的零錢,等學生的父母回家時,發現家中失竊,詳細詢問孩子之後,懷疑是到家中作客的學生所拿,就請老師幫忙追查,後來在老師運用技巧,套出學生偷拿同學家的撲滿經過,並突破孩子的心防,讓孩子低頭認錯,但已經將偷來的錢花費殆盡,老師只好將此事經過告知其母,希望母親協助教導孩子。

不料這位母親,聽到自己孩子的所作所為,不但不教訓自己的孩子,反而怪同學的撲滿沒收好,引誘她的孩子犯罪,並到學校將對方罵了一頓。這樣的教育模式,可想而知,孩子的道德價值觀會產生很大的偏差,孩子犯錯之後,不需自我檢討改進,家長反而去責怪他人的不是,家長這樣的做法,也許是「自我防衛」機制,但是對於孩子的道德教育,卻是一次負面教育。

孩子從懵懂無知到聰明懂事,是經過很多的學習與改正,並在錯誤中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家長千萬不能因為一時的面子問題,或是害怕讓老師對孩子留下壞印象,就刻意為孩子推卸、逃避責任,反而會使孩子對於是非善惡的判斷產生價值偏差,那將是「得不償失」的錯誤示範。

〈失敗教育2〉

孩子欺侮別人
竟不吭聲

文/採菊

婦女被先生毆打的家暴事件常常發生。據報導,受害婦女的公婆幾乎都是一味袒護自己的兒子,並且將事件起因全歸咎於媳婦的言行不慎所致,鮮少責備自己的兒子。

看到這樣的現象實在讓人感慨,不禁讓我聯想到日前碰到的一件事情。

上禮拜,朋友開辦的幼稚園舉辦園遊會,我應邀參加。當天,我正在園內的吊橋前參觀時,有一對夫婦也帶著他們的兒子走過來;小男孩走上橋後,旁邊有一個小女生正玩得很興奮,就在橋上跳個不停,整座吊橋因此晃動了起來;只見小男孩露出不悅的表情,然後,「啪」的一下,他居然伸手打了小女生的頭。

小女孩痛得哭了出來,跑掉了。沒想到小男孩的父母竟然視若無睹,若無其事地繼續拍照。我忍不住對那個動粗的小男孩說:「不能隨便打人喔!」不料那一對父母聽了我的話以後很不高興,馬上氣沖沖的走上來,把孩子帶走了。

看了這樣的教養方式實在令人搖頭,無異於鼓勵子女在與別人相處時,不需要經過溝通、協調的程序,只要是看不順眼就可以動手。專家常說:「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作為影響子女是最深刻。社會上層出不窮的家暴事件,顯露出一個深沉的教養問題:很多父母只擔心自己的小孩被人欺負,卻忽視了別人子女的權益。

〈失敗教育3〉

家長不守規矩
帶頭帶壞孩子

文/陳英

以前在美國念書的那段日子,曾親眼見到一華裔家庭帶著兩隻大狗進公園,公園裡標示要給狗繫繩套,做媽媽的視而不見,等到巡邏園警出現,做媽媽的趕緊叫孩子把狗栓好,還小聲對孩子說:「你先不要把狗放了!等警察走了,再把繩子放開,懂嗎?」同時,我也曾在公園內看到一華裔父親帶著兩個小孩追逐公園裡豢養的兔子,兔子被嚇得驚慌失措東躲西逃,卻給身手敏捷的小孩一手擒來,並吆喝著爸爸一塊往停車場走去,後經一白種人上前制止,才把兔子給放回去。

我有個親戚R小姐,自小愛貪小便宜,直到升格為四個孩子的媽習性仍不改。有一回我請她們一家人外出吃西式自助餐,只見她每帶一盤新的點心回座位,必連帶多拿店家幾支刀叉,隨即用餐近尾聲,一個突兀的畫面令我感到顏面無光,R小姐邊叫孩子幫她留心侍者在哪?順便替她擋一擋,接著她心神不寧的偷偷把那些多拿的刀叉藏進自己的包包裡,她先生則杵在一旁安靜地看報紙,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我納悶著,這個家庭是怎麼了?後來多年前回台灣,在愛心園遊會裡擔任義工,緊鄰園遊會場外的是長滿橘子的私人庭院,中間相隔著欄杆,裡頭的果子結實累累又碩大。於是我見一媽媽帶著三歲兒子前來看橘子,未料即見到那位母親畏首畏尾的把孩子推進欄杆裡示意要他摘橘子,於是孩子一顆一顆的把橘子摘下來,母親則像個小偷般緊張得左顧右盼,如此辛苦,又何必呢?一切的一切看在眼裡真是受夠了!原本闔家共遊赴郊外踏青是樁美事,不僅可促進親子感情,更能增加向心力,然若因滿足一己之私,在「貪」字頭上打轉,間接影響到下一代,叫人遺憾!糟糕的是,許多孩子會把父母當偶像看待,親愛的父母,可知你的一言一行可是小孩學習的範本哪!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