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有了孩子 爭吵開始

2011/08/21 06:00

圖/swawa.com

孩子可以是婚姻生活的催化劑,但也可能成為引爆點,少點爭執,多點共識,可能就是為人父母該做的功課了……

圖/swawa.com

〈決定離了〉因為孩子 丈夫更任性

文/花花(高雄市)

先生是獨子,從來不允許別人動他的東西,而勤勞不是我的優點之一,所以我也從來不會去動他的東西。

但是孩子出生之後,很多狀況都改變了。尤其是當孩子慢慢長大會爬會動之後,我想要在地上鋪個巧拼墊,避免孩子摔倒,可是先生不准我蓋住客廳漂亮的地磚。他斬釘截鐵的說:「根本不該讓任何意外發生!」但孩子在他面前從沙發翻落到地上,額頭上應聲長出一塊青紫色的犄角來,他才答應我把客廳地上鋪上巧拼。

每天下班後,他都要對兒子的玩具來個晚點名,所有的積木、小汽車……一個都不能少,自然對我的數落更是一天都沒有少過。只要少了一塊拼圖、一塊積木,即使已是半夜12點,都要把沙發整個抬起來找,直到找到為止,無論我怎麼整理,永遠達不到他的標準。

每天的言語暴力讓我的精神狀態接近崩潰,我甚至開始怨恨讓我處於這種狀態的孩子。但是孩子對我無條件的愛,讓我覺悟了,在我下定決心要跟先生離婚之後,我的心情豁然開朗,因為我不再介意先生口中吐出的惡毒語言與苛刻的要求。婚姻不能單靠一方的退讓來維持,或許有些人真的只適合活在自己專屬的小城堡裡。

〈取得共識〉教育不同調 孩子嚇傻了

文/咕咕貓(台中市)

我跟先生都很愛小孩,所以從小孩出生後,舉凡食衣住行育樂只要跟孩子扯上邊的,我們的想法根本就是各自表述、各自為政,但當時孩子還小,所以爭執不算太大。

但是到了學齡階段之後,彼此的想法就更加分歧了。一個認為要多多學才藝,好早點確認孩子的興趣以便全力發展;另一個人則認為孩子應該接觸大自然,這樣才有快樂的童年,於是為了要讓「孩子快樂的成長或不要輸在起跑點」這件事情上起了嚴重的爭執,激烈的狀況讓一旁的孩子嚇傻了,忍不住就號啕大哭了起來,並且抽抽噎噎的哭著說他兩個都不喜歡,因為會害我們吵架。

孩子的舉動讓我們停止爭吵並且徹夜長談,而後取得共識,那就是要有個和諧的家庭才有身心健全的孩子。於是我們各自退讓一步,並決定才藝只限平日學習、同階段不要超過兩種,假日則盡量安排帶孩子出遊,並且約好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夫妻之間的感情回溫到戀愛時一般的甜蜜,偶爾還會有小電燈泡在一旁吃醋呢!

〈冷戰開始〉半夜泡奶 老公照睡

文/青青(高雄市)

我和老公發生最嚴重的爭吵是,要不要調整孩子半夜喝奶的習慣。

坐月子期間,女兒的喝奶時間一直維持兩小時喝一次,到了晚上我簡直快瘋了,有一晚我實在是很累,順手推了推身旁的老公,老公一翻身又睡著了。

我的怒氣幾乎快沖破頭頂了,想說等一下女兒哭累了就睡著了,但是女兒的哭聲變大了,然後婆婆上樓敲門關切,老公也被吵醒了,最後免不了被念個幾句。

打電話向姐姐求救,姐姐說一定要調整孩子的喝奶時間,對小朋友好、對大人也好,我想想也對,向公婆及老公說明我的決定,請大家忍耐一下。夜晚到了,女兒照例餓了哭了,我起身等待她能早點停止哭泣,老公按捺不住出聲:「很吵ㄟ,泡給她喝一喝啦!」我堅決不能泡,後來婆婆又上來關切,催促我去泡牛奶,我還是堅持不泡,老公看了很生氣說:「妳不用上班,別人還要上班。」拿起棉被和枕頭就去睡客廳了。我覺得很委屈,坐月子期間我也想好好休息啊!

還好經過了三天的忍耐,女兒終於一覺到天亮了。這段時間也和老公陷入冷戰,真是氣死我了。

〈過渡時期〉孩子哭鬧 不幫忙還罵人

文/蘋果媽媽(高雄市)

記得剛生下mm的時候,我與老公兩人初為人父人母的心情是溢於言表,而幸福的時光是如此短暫!從醫院把mm接回家中,爭吵不休就此開始。

讓我忍無可忍的是,半夜孩子哭鬧要喝奶或大小便要換尿布,老公都無動於衷睡他的覺,不會來幫忙。更過份的是孩子要是哭鬧不停,老公就會破口大罵要我趕緊安撫孩子睡覺,不要影響他的睡眠,讓他隔天沒精神上班。

看到先生只會出一張嘴,也不來幫忙,我的火氣就上來了,便開始與他爭吵。 每天都煩心勞累又睡眠不足的我,被孩子的哭鬧聲與先生的怒罵聲搞到快精神崩潰。最後我受不了,直接和先生攤牌。看他是要妥協去睡客廳,或將孩子交給保母帶全天,星期六日再將孩子帶回家。

最後老公決定先委曲求全睡在客廳一陣子,等過渡時期過(孩子適應正常的作息時間)再搬回房間睡。還好事情圓滿落幕,沒有引發家庭革命。

〈折衷解決〉看病吃藥 各有立場

文/老干賢(台北市)

小朋友的看病問題,是我們夫妻倆最大的不同點。

外子覺得人還是要先靠自我本身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才是對的,每一次都要靠藥物是不健康的,而我是懷他10個月的媽媽,看到孩子哭是會心痛的,總覺得孩子是我的而非外子的。

每當為了看病而吵架,我和外子都覺得很煩,因為於事無補,後來外子提議我們是可以先去看醫生,檢查小朋友到底是怎麼了,至於要不要吃藥就看小朋友後來的反應再來決定。其實時間久了,我也知道小朋友就是因抵抗力比較不好,常常會生病。

現在小朋友三歲半了,要不要念幼稚園又是個問題了,我比較希望小朋友有個開心的童年不要去上學,可是外子覺得是可以去學習和同儕相處的時間了。在幾次的吵架之後,決定讓小朋友先去學一些沒有壓力的學習,如畫畫和唱歌,不用每天去且不用一大早就要他起床的課程。

事情真的是可以折衷的,不要覺得誰要聽誰的,聽一半是一個公平又不生氣的方法。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