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廢核救家園〉廢核燃料密度 台灣最高

2011/10/26 06:00

文/劉黎兒

Q:台灣核電毛病除了在地震地帶、老舊危爐及核四是大拼裝貨外,還有什麼問題呢?

A:台灣核電除了沒核安可言外,更根源性的問題是沒法處理用過的核燃料,根本沒有使用核電的基本資格,累積1萬5千多束用過的劇毒核燃料,宛如綁了3千多噸的核彈在台灣人脖子上。

東芝前核電工程師小倉志郎是專門設計燃料冷卻池的,他對我說:「按理,不需要反核,各處核電廠的燃料冷卻池現在都爆滿了,新的用過的燃料棒根本沒去處,無法更換,核電理應無法運轉了!」

剛用過的核燃料因為含鈽,毒性是沒用過的1億倍,毒性要10萬年才會逐漸消失,最初要放在燃料冷卻池降溫,日本雖還送到英法處理,但也是爆滿,日本列島早已成為核廢棄物列島,用過燃料棒有5萬9千束,重達13,530噸,非常可怕,因此東電急於在下北半島建立中間儲存池。

但台灣更恐怖,用過核燃料更沒去處,也無法送到英法處理,從1978年啟用核電以來,三處核電廠用過燃料棒,都放在原子爐上方的燃料冷卻池,而且超級爆滿,密度是世界第一核一燃料池有5514束,核二7544束,核三有2401束,全部1萬5459束,核一、核二池內的束與束都快碰在一起了。

台電聲稱這不會發生核反應,當然是騙人的,原本燃料池設計只能放2、3千束份,是為了定檢或更換燃料時暫放的簡陋設施,上面是輕薄的屋頂,因為燃料池密度過高,不要說是從上方丟炸彈或飛機失事,只要稍有擠壓或有異物從池子上方掉下,即使是一顆保齡球或工具等掉入,壓到燃料棒,讓燃料棒破損就可能造成核反應,池裡燃料棒密度越高,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越高。

燃料池若缺水,雖不會直接有核反應,卻會釋放出致死的高度輻射能,整個核電廠人員都須撤離,無法管理,會引發其他核反應等失控的大核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