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人36計〉選擇當爸爸 別說犧牲

2011/11/21 06:00

當男人「選擇」做爸爸後,「犧牲」的感覺最好慢慢的淡掉。(圖/路透)

文/呂政達

有這樣一個男人,從太太懷孕起,設立部落格書寫一個準爸爸的心情,其實,很多人做過這種事,英國作家保羅.莫里森就說這個叫做「懷孕的父性」(pregnant fatherhood)。

不僅孕婦準備當媽媽,現代的男人也一改不聞不問的態度,成立粉絲團,分享彼此的想法。他們來自各個角落,擁有各自的專業,卻不約而同表達出「犧牲情結」──噢,當上爸爸後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要犧牲工作、犧牲無子前的生活型態。

「犧牲」是必然的吧,但我寧可說那是一種「選擇」。「男人」透過「選擇」,讓自己成為「爸爸」,在這條路上,「犧牲」似乎隱含著另一層意思:因為要「犧牲」,一個好爸爸其實是不足夠的「男人」,就像山田洋次導演的《黃昏清兵衛》,連這個男人還能不能當武士,都會被同伴懷疑。

有位藝人爸爸在部落格貼文說:「當爸爸是犧牲男人的一切經驗」,引起廣泛的迴響。其實,「爸爸經」難道不能算是男人的經驗嗎?我發出這樣的疑問後,就有人告訴我,有這種想法的男人和爸爸畢竟占了多數,是性別論述的主流,如果他們願意到孩子身邊,應該給他們鼓勵。好吧,我開始卯起勁鼓勵這群爸爸。但我回應說,別再說「爸爸」是什麼「新好男人」了,「舊好男人」更需要回家當爸爸。

如果男人覺得當「全職爸爸」,或不得不要放棄掉某些個人生活,這種「犧牲」難免包含怨氣在內,這個「怨」,會在親子相伴的過程裡,被心性敏感的孩子接收到:「難道,我的童年、少年是犧牲爸爸的幸福換來的?」如果孩子這樣想,他的心智和情緒將會蒙上陰影,懷疑自己是不是值得這樣的「犧牲」,憂慮父母有一天可能離開他,否認父母的情感照顧(因為那同時也是種負擔),讓自己和父母疏離,將來,都是可能的結果。

愛到全心全意、無怨無悔,落在傳統的男女/父母角色分工裡,其實是追趕不到的彩虹。但是,當男人「選擇」做爸爸後,「犧牲」的感覺最好慢慢的淡掉,準備迎接這種新的、也許美好也許辛苦的體驗。美國老片《風雲人物》裡,詹姆斯史都華這輩子都在「犧牲」和「錯過」,直到「實習天使」讓他相信,如果沒有他,其他人的生命會變得更淒慘。對每個爸爸而言,孩子無疑就是他的「實習天使」。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