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全球觀測站〉獨居老人 快樂過生活

2011/11/29 06:00

圖/達姆

文/丘引(寄自美國)

圖/達姆

幾個星期前,媽媽對妹妹說,她一個人居住很孤單,言下之意,頗有無奈的感覺。父親過世後,我的兄弟們按著傳統,也曾接媽媽到他們的家住一段時間,不過,媽媽遠離自己的家不自在,一個人住又孤伶伶的,真是進退兩難。

孤單,是人最大的殺手,尤其是老人。孤單老人在現代社會到處都是,他們需要社會資源、需要朋友、需要擁有獨立的能力,包括感情、經濟、和行動能力。

我曾參加美國的一個寡婦早餐會,寡婦群的年紀,最年輕的是六十幾歲,最大的是九十幾歲。一個人吃早餐太寂寞,有一群人的處境相同──喪偶,每天早上開車到同一個餐館一起吃早餐,有說有笑,展開一天美麗的開始。也有老男人自認男人比較短命,因此,在活著時陪著太太參加寡婦早餐會,為太太預先鋪路。

美國人講究獨立精神,不論年紀大小,老年人獨立的情形,更叫我們東方人刮目相看,也值得我們借鏡。

<Check Point 1>行動自由 依賴少一點

例如我以前的鄰居,七十來歲的梅利莎小姐終身未婚,她和媽媽相依為命,直到媽媽過世,變成獨居。梅利莎小姐到晚年時還是自己開車,時速是16公里,就像蝸牛在街道上散步。

我的好朋友安妮塔剛過84歲生日,她去年動過心臟大手術,休養了一個多月,又自己開車上路。安妮塔開車探訪孩子們的家、和老友相聚、上街購物、當義工、還上醫院看病。

行動自由,是老年人獨立的先決條件。例如我的另一個朋友莎拉,88歲時還自己開車到處跑,甚至做義工。有一次晚上因她的開車速度太慢,而被剝奪駕照。沒有駕照,莎拉就失去行動自由能力,她的離婚女兒因此搬來與媽媽同住,名為照顧媽媽,實際上干預莎拉的生活細節,又嫌媽媽的房子太舊,堅持賣房買新房,搬到漂亮的湖畔房子。

搬家後的莎拉和幾十年鄰居好友就此遠離,寂寞更甚。女兒還不讓媽媽下廚,說怕媽媽燒了廚房。連莎拉穿衣服,女兒都有意見,還好意為媽媽買了不少新衣,但素樸的莎拉不喜歡新衣服。這讓個性活躍,也愛好自由的莎拉鬱鬱寡歡,她很快就走了。

獨居,雖孤單,但自由。女兒同住,雖有伴,卻喪失自由。

<Check Point 2>戀愛不設限 感情有依靠

珍妮的70歲男友是印度裔的,個子矮了珍妮一個頭,但兩人相處愉悅,還無所不談。他們沒有住在一起,但兩人互動頻繁,單趟開車探訪就得兩個小時車程,還是阻不住戀人的腳步。

美國的婚姻市場不論在哪個年紀,似乎都很活絡。年初珍妮在網站上認識男友,相談甚歡後進一步交往,開啟兩個老人的快樂晚春。上網,是美國老人交異性朋友或再婚最方便迅速的網絡,因為沒有距離,可認識的對象更多。

我的另一個七十多歲的朋友美麗,在喪偶3次後,每星期四晚上還是去跳方塊舞。方塊舞是社交場所,美麗在那兒結交了新的男友。另一個朋友特麗莎,六十多歲,喪夫多年後,在教會認識了新的丈夫。教會更是美國人交友結婚的機會和場所。

<Check Point 3>心靈有寄託 存在有價值

老人獨居也需要伴,狗,是老人最重要的伴之一,其重要性勝過子女。狗,無時無刻的陪伴著老人,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聊天,也讓老人有對象好照顧,就像照顧子女一般,這激起了老人生存的意志。美國暢銷書「雞湯」系列,最近還專為老人出了一本「老人與狗」的書,成為老年人最佳的生日禮物。

我所認識的美國老人,幾乎是人人有狗。安妮塔的狗前年被車撞死後,她哭了一個月。為了解除媽媽的憂傷,安妮塔的兒子在報紙廣告上為媽媽找到剛出生一模一樣的波斯頓狗「魔力」。於是,安妮塔天天忙著訓練牠大小便,吃飯,還教英語,她忙得沒時間憂傷。

閱讀,也是老人獨居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我的美國老人朋友們幾乎是天天閱讀,例如安妮塔,不只每天讀報,還參與閱讀俱樂部,讀書會友從六十幾歲到九十幾歲不等。誰買了書,看完了,就一個個輪流看,連基督教刊物「Guideposts」都輪流看。這樣輪流看的讀書會對老人很方便,又省錢,只要一本書,又可在家自在看,想和人家討論時透過電話,或者上餐館一起午餐時討論。

當義工,也是美國老人的精神所在。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國醫院生產,就是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義工推我的輪椅進入醫院的,那樣的記憶鮮明。

獨居老人要有存在價值,也要快樂,誰能說不!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