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和鄰居博感情

2011/12/04 06:00

別太黏 才能長長久久(圖/張奕瑩)

遠親不如近鄰,大家都知道這樣的道理,但是怎麼和鄰居建立交情,打破彼此的冷漠,的確是需要用點心……

我家就是你家 好東西一起分享(圖/張奕瑩)

〈先學付出〉免費教課 朋友愈交愈多

先釋出善意 再多點體貼(圖/張奕瑩)

文/鴨子(彰化縣)

放下主觀 主動出擊(圖/張奕瑩)

當初因為老公工作的因素,舉家遷移到現在的社區,隨著時間遞增,孩子慢慢適應新環境,也結交了新朋友,對於大人而言,要結交新友人反而困難,為了拓展新的交友圈,我決定從我的專長下手。

門面很重要 創造話題(圖/張奕瑩)

大學時候專門修習體育教育課程,瑜珈是我拿手絕活之一,所以我在社區布告欄貼出免費瑜珈團練消息,地點選在自宅,剛開始社區居民只有小貓兩三隻來參加,不過經由少數人的宣傳,倒也得到越來越多鄰居的參與,也讓我順利打開了社交圈。

隨著交友圈的拓展,又順勢追加了免費兒童作文班,參加的對象是社區兒童,經由和社區小朋友的互動,除了讓兒子認識更多朋友外,我也和媽媽們有了更多交集。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大步,當初不求償的付出,讓我獲得了許多珍貴的新友誼,也讓新生活更愉快!

〈就愛裝一下〉 門面很重要 創造話題

文/謝安娜(高雄市)

朋友常稱我是個交友達人,大家常詢問我:「到底怎麼打破都市的水泥鋼筋,征服鄰人?」我的答案千篇一律都是:「可能是我的『門面』太可愛了。」

只是此「門面」不是指我的外表,而是家裡「大門」的外觀。我很喜歡按照節慶或特殊節日,精心更換大門的飾品,像是年節的春聯、端午的竹編粽子、萬聖節的南瓜、國慶日的國旗等應景商品。

一開始布置「門面」,只是自己的喜好,意想不到,卻成了鄰居間互動的一座橋樑。常常大家主動搭訕講的第一句話:「你的大門好可愛喔。」也有鄰居感嘆的表示:「經過你家門口,總讓我想起兒時過節的氣氛。」

住在都市叢林的我們,想要得到鄰居的友誼,除了主動釋出的善意外,我想一定要記住:「家裡的門面不要忘了裝扮一下喔。」

〈要有同理心〉先釋出善意 再多點體貼

文/雨碟(台北市)

剛搬到新公寓時,因為屋內需要重新裝潢,施工期間又要兩個月的時間,當時我就有考量到,這段時間會造成整棟鄰居不少的困擾及噪音汙染,所以便買了水果禮盒給每一戶鄰居,親自送至府上,並告知近期因家中裝潢會造成大家的不便,敬請多多包涵!

另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要有同理心,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做任何事之前,要先想想會不會影響到他人。前幾天,吃過晚飯不久,女兒說要玩球,但又碰到下雨天,便問我可不可以在家裡拍球?因怕吵到樓下的鄰居,所以我就先禮貌性的詢問對方,在樓上拍球是否會吵到他們?經過溝通後,得知他們都較晚回家,所以不受影響!

久而久之,彼此之間就有了良性的溝通,也會互相交換分享一些育兒心得、生活資訊或是親子活動,一起為家庭和孩子增添更多樂趣!

〈彼此照應〉我家就是你家 好東西一起分享

文/Lini(台中市)

母親喜歡分享,無論是山上外公種的蔬菜、舅舅種的葡萄,或是她自己做的蘿蔔糕,只要手上有能分享的食物,一定分裝成袋,吩咐我們這些孩子拿去送鄰居,她認為美味的食物就是要盡早嘗鮮,放壞了多可惜。

而鄰居從我們手上接過這些「禮物」,也都頻頻道謝,這些鄰居的身分有大學教授、代書、銀行襄理、會計師等,我們若有任何專業上的問題,鄰居總是不拿酬勞的幫助我們。

去年母親腳受重傷,除了補品飲品、還有鄰居拿來整袋的韓劇DVD讓母親解悶;鄰居阿嬤更天天造訪我家,陪媽媽聊天,我們彼此熟稔,她來我家會自己開電視、偶爾有心事也會放心地在我家訴苦流淚。

阿嬤的女兒是運動品牌設計師,無論是包包衣服鞋子,她常會拿來送我們。阿嬤已經先告訴我她明天中午要煮好吃的乾麵讓我嘗嘗,只要真誠分享,鄰居甚至都像我的家人了。

〈真心換真情〉放下主觀 主動出擊

文/小草(台中市)

在這裡居住十多年,與鄰居都是點頭之交,同樓層只有我們是自住,其他2-3戶是租屋者,換房客是常有的事。先生又是個性孤僻者,社區活動都不參加。有一次目睹台南的弟媳婦與鄰居的互動很好,我的心態開始改變了。

機會來了,每年互輪收取管理費的職務,我不再推辭。主動關心鄰居的需求、串串門子、互相聊聊孩子、找工作的經驗、扮演鄰居吵架的和事佬。半年後陸續建立人脈,鄰居會將鑰匙放在我家、主動相約去郊遊去運動、互相吐吐苦水。

只要自己去除主觀,願意踏出去,採取關心但不纏人的相處方式,把握機會,用願意接納的心去對待鄰居,相對別人也會接納我們。

〈製造好印象〉別太黏 才能長長久久

文/紀華(台中市)

太親近的朋友、親人易生口角。想和鄰居保持友好,最好不要太親密,才能維持長久的良好關係。

遇見左鄰右舍,即使不聊天,也要微笑點頭,這是與人為鄰最基本的禮貌,有了好印象,將來成為朋友自是水到渠成。親朋好友送的東西,自己吃不了,即時分贈給鄰居;自種的蔬菜(營養又不擔心有農藥)也是敦親睦鄰的好食物。分享這些東西不強求、不刻意,偶而為之,不要造成禮尚往來的負擔,製造彼此的壓力。

鄰居閒聊時,最好是講自家狀況、趣事,不要東家長西家短,這種閒話最具傳染力,很容易就傳到別人的耳朵裡,對於鄰居的相交也極具殺傷力。鄰居之間彼此有嫌隙,找你訴苦時,最好是聽聽就好,千萬別為了示好、安慰選邊站,有時當個安靜的聽者,才是聰明的選擇。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