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全球觀測站〉接受孩子性向 皆大歡喜

2012/02/07 06:00

圖/陳姝里

文/丘引(寄自美國)

圖/陳姝里

珍有3個孩子,其中一對是雙胞胎女兒,小的是兒子。當雙胞胎之一的坦雅在大一時向媽媽出櫃,說她的性向是同性戀。

「那簡直是青天霹靂的告知,我整個人震驚非比尋常,甚至嚇呆了。我到底做錯什麼,為什麼我的孩子會是同性戀。」珍回憶當時的情景,就如剛發生一般。

「我甚至吶喊,我沒有丈夫,也沒有孩子了!」以為是世界末日的珍當時甚至還質疑孩子是同性戀,是否與她和丈夫仳離的關係。

「在孩子高中時,我和前夫離婚了,各居不同地方。但沒有影響孩子的學習,孩子也適應得很好。」珍又補充道。

坦雅追隨姊姊辛蒂雅的步伐,到加州史丹佛大學攻讀博士。就在研究所時,坦雅在宿舍大樓認識剛結束史丹佛大學博士課程的馬格麗特,兩人就像磁鐵一樣,互相為對方所吸引,也開始交往。

馬格麗特後來到亞利桑那州讀博士後研究,坦雅拿到博士學位後也亦步亦趨的到同個大學讀博士後研究。在分離的期間,馬格麗特有了自己的孩子,伊利莎白。這一對同性戀情侶就在亞利桑那州結婚。

<媽媽的接受>讓孩子快樂當自己

我問珍,她有沒有怪罪於馬格麗特「勾引」她的女兒坦雅,使她的女兒「變成」同性戀?

「沒有。在坦雅和馬格麗特交往前,坦雅有過其他的女朋友,」珍很理性的說。

就在坦雅和馬格麗特結婚後的翌年,雙胞胎辛蒂雅也找到她的伴侶,力力琪。

「我的一對雙胞胎女兒都是同性戀,對一個媽媽來說,那種打擊是非同小可的。對一般家庭來說,一個同性戀孩子已經很震撼了,而我有兩個孩子都是同性戀。」珍雖然這麼說,但她的臉上是出奇的平靜。

於是,珍開始思考生命的本質,到底生命是為別人而活,還是為自己而存在?到底父母有沒有權力強硬左右子女的性傾向、喜好、信仰及價值觀,包括專業的選擇,職業的愛好?她看到孩子們找到自己的伴侶,也和伴侶相處得那麼愉快,這有錯嗎?

當媽媽的人,究竟是要孩子快樂當自己,還是憂鬱的取悅父母,符合傳統的需求?在那些思考的過程,珍最終體會到孩子是屬於她們自己,而不屬於父母。這樣的反思過程非常的艱辛。

<親友的反應>認同與否 各自有立場

在珍接受雙胞胎是同性戀後,其他的問題接踵而至。首先是從雙胞胎5個月大時就認識她們的好友,誓死反對珍的子女是同性戀。

「別在我的面前談妳的孩子。我們的社區不應該有同性戀存在。我們是異性戀社區,也是異性戀國家。唯有異性戀才是正常的。」那個好友如此的對珍說。像這樣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

活動力很強,喜好交友的珍,因此在自己的社交圈發生了實質的困難,只因她有同性戀女兒。

「有一次,我的一個叔叔問我,坦雅和辛蒂雅應該不會像一般人那樣的結婚吧!」珍坦然的承認。

「我想也是!」珍沒想到個性非常保守的叔叔居然接受坦雅和辛蒂雅是同性戀的事實。

「有些人保守,但實際上他們開放胸襟。有些人看起來開放,但實際上很保守。」珍說人不只不可貌相,連相識許久也不盡然就真的認識對方。

「伊利莎白是馬格麗特的親生女兒,但坦雅也擁有合法的監護權,就像異性戀夫妻一樣。」珍又補充道。

<接受現況>一窩女人 反而更自在

我問珍,伊利莎白在學校交朋友時是否會因有兩個媽媽而有衝突?

「有一次,一個小男孩告訴我,他有一個爸爸也有一個媽媽。我就說,你真是幸運極了。那個孩子接著用不解的眼神看著我,『但伊利莎白有兩個媽媽』,我又說,她有兩個媽媽也是幸運極了!小男孩聽到這樣的說法,終於釋懷了。」珍說起她到伊利莎白就讀的小學時發生的情況。

我再問珍,馬格麗特的父母和手足及其親友圈對她的同性戀反應如何?

「馬格麗特的父母都是演員,他們在演藝圈的朋友有很多都是同性戀,所以馬格麗特和坦雅毫無異議的被接納。」

「結婚已經20年的馬格麗特和坦雅都在大學教書,兩人從來沒有吵過架。她們又歡迎我和她們一起住,說三個半女人的家更像是一個家庭。我和馬格麗特也相處得很好。三個半女人都會下廚,所以飲食很多元。我們家沒有男人,在家時大家的穿著更自在,穿著內衣內褲閱讀的現象隨時出現,偶有朋友來訪過夜,看到這樣的情景總是驚訝得目瞪口呆。」說完這樣的話,珍飛快的游泳,我則帶著她的字句,游向另一個方向。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