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兩性異言堂】〈桃色電影院-愛的麵包魂〉愛情與麵包 左右都為難

2012/02/13 06:00

(圖/得藝)

文/羅斯提

愛情像是場商業交易,在進出口之間尋求完美的平衡點。愛情是流浪的跨國商品,從每個轉運站裡貼上層層標籤,熟悉了,也陌生了。透過不斷地遷徙,愛情長出了每個人特有的樣子。

國片《愛的麵包魂》(The soul of bread)敘述在高雄鄉下長大的麵包師傅糕餅和麵包店店長的女兒曉萍從小就是青梅竹馬,糕餅早就想和曉萍成家立業,曉萍也視糕餅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伴侶。

正當糕餅安排了一場很不拉風的求婚記之後,曉萍忍不住思考自己的未來是否就一輩子困在鄉下小鎮,也對兩人的婚姻大關擔憂萬分。就在此刻,曉萍心儀的旅遊節目主持人布萊德,竟然因為對工作喪失熱情靈感,選擇到已逝母親的故鄉,尋找母親生前最喜歡吃的麵包。就這樣,一場土台客對決ABC的愛情與麵包戲碼開始上演。

舊愛永遠懂你 新歡令人興奮

愛情向來容易成為「吃碗裡,看碗外」的進退兩難局面,當你手上握有一枚雪亮的貝殼時,到底還要不要往前走?你會不會再遇到更閃耀的?什麼時候才是下定決心的那一刻?走到哪又是誰說了算數?

人們總認為和你左右相伴的缺乏鮮度,於是把希望寄託在想像之上,覺得浪漫愛情才是長期以來熱烈追求的珍物,卻也希望能有一個永遠懂你的另一半。舊愛就像是最瞭解你的那一位,新歡卻又如此神秘難測充滿新奇而令人興奮不已。

《愛的麵包魂》用很簡單的愛情概念,詮釋一個人到底是要「守舊」還是「創新」?糕餅是自小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他卻笨拙萬分;布萊德是後到的理想情人,他浪漫溫柔。當曉萍遇上符合瑰麗想像的布萊德,哪有不心動的道理?

布萊德既代表了她長久來嚮往的法式風情(甚至名字取為和麵包諧音,暗示布萊德就等於愛情與麵包可以一次滿足),選擇和布萊德交往,就是等同於前往巴黎,為自己實踐那張一直無法兌現的機票。可是真要在兩個男人之間做決定,這談何容易呢?

愛情無法投票決定 給舊愛多一點機會

電影並沒有誇飾地瞎扯兩男優缺點,反而是很努力地刻劃曉萍對愛情未來的猶豫難為。光看她投票給誰時,她那臉上的感傷落寞,一覽無遺。那瞬間,觀眾能體會曉萍或許等待了這麼多年,就是為了遇到布萊德,她又何嘗不想投給糕餅呢?

你會不會一輩子都期待自己可以變成什麼樣的人?但這個願望卻可能是需要透過另一個人才能幫你實現執行?曉萍從小在鄉下長大,希望出國見識看看世界風情,這種小小願望對於長期在底層生活打拚的人,無疑是緣木求魚。但觀眾對陳漢典飾演的糕餅抱以同情心,我們都希望舊愛可以得到豁免權,不需要通過這些挑戰考驗也能得到美人心,而所有愛情片裡的保守勢力幾乎都是最終贏家,這透露了人們多半在關鍵時刻仍會願意給舊愛多一點機會。畢竟,要拋開形影相隨的記憶永遠是最困難的。

華麗麵包再迷人 莫忘真愛核心

《愛的麵包魂》結尾就安排了一個關於記憶的梗,那把鑰匙可以通往兩位男主角與女主角心裡。簡單樸素,完全解釋了3個人長期尋找的盲點。愈自然的東西,往往是我們最早放棄、最容易遺忘的核心。

愛情也是,為了展現我們多麼熱烈地追逐、多麼奮不顧身。我們企圖成為一隻孔雀,驕傲地展現華麗衣裳。但那光線耀眼,使得愛情習題裡的人們老是不小心就迷路,忘了初衷,到底選擇了什麼成為我們的終身人格信仰呢?《愛的麵包魂》是部迷人小品,從小品裡出發尋找每一個人的羅曼史。原來愛情不是一部小品,每個人的愛情都是終身保固課題,段段都是史詩。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