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婆家VS.娘家 差很大耶

2012/04/08 06:00

圖/swawa.com

女人出嫁,如果是和公婆住,勢必有許多需要適應的地方,有時放下成見,試著換個角度觀察,說不定妳會發現也沒那麼難相處嘛……

圖/swawa.com

〈偷渡一下〉嚴禁外食 但就是好想吃

文/寶貝的媽(高雄市)

嫁入夫家後,我馬上就能適應夫家的生活方式。但唯一令我苦惱的事,是飲食上的差異與娘家的確是大不同啊!

夫家每天都要開伙(連逢年過節也不例外),到外面用餐次數寥寥無幾。每天在家吃飯這點我還能接受,最讓我難以接受的是,家中禁帶外食。像飲料、罐頭食品、微波食物與泡麵、鹹酥雞和雞排薯條等,這些都屬於家中的違禁品。

有次不小心把沒喝完的飲料留在桌上,馬上引起軒然大波。長輩當著我的面將飲料丟入垃圾桶裡,並毫不無留情的破口大罵,從那天就被列入黑名單了,三不五時盤問我是否有再買垃圾東西吃。

雖然沒有常吃這些垃圾食物,但是嘴饞時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要吃。在娘家,假日家中不開伙就到外面享用美食,而且想吃鹽酥雞或喝飲料也不會受到限制。因此為了能享受美食的時刻,就學會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方法,將食物偷渡到自己的房間後,再慢慢品嘗享用!

〈自己太拘束〉客人進進出出 感覺沒隱私

文/家逸(高雄市)

因為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家裡只有媽媽跟我們小孩,所以每個人都有隨手鎖門的習慣,晚上8點以後不會外出,訪客必須先電話聯絡,總之為了保護家人安全,我們就像訓練有素的警衛一樣。

但是婆家的習慣並非如此,有次下班回家,發現大門沒鎖,公婆都到鄰居家串門子,我提醒門沒鎖,怕會有陌生人趁機而入,結果婆婆說我窮緊張!

有時與老公用餐時,突然面前站一個人:「你們剛下班,這麼晚才吃飯,我找你媽媽……。」有時在廚房用心切菜時,身後突然會有陌生男子出現要找公公。諸如此類的情況不斷地上演,為此我向老公提出嚴重抗議:家裡就像公共場所一樣,一點隱私與安全感都沒有。

既然無法改變環境只有改變自己,這才發現是自己太拘束,他們只是希望人多有伴,並未強制在場的人聊同樣的話題,要泡茶、聊天、看電視……隨意。

現在我們搬到市區,晚上小孩補習時更顯得家裡冷清;很懷念在鄉下的日子,是那樣地自然、自由享受生活!

〈過節沒氣氛〉過年差很大 期待回娘家

文/皮皮(高雄市)

娘家爸爸不但喜歡品嘗美食、美酒,也喜歡上館子吃飯,在我們家對待貴客的方式,就是讓客人飽餐一頓,滿滿一桌才能代表我們的滿滿心意。但在婆家則完全不同,婆婆總是覺得出去吃飯太浪費,喜歡在家烹飪,經濟又實惠。

娘家姊妹眾多,婆家則是人丁單薄,因此婚後差別最大的就在於過新年。娘家逢年過節總是熱熱鬧鬧,山珍海味一整桌;但是在婆家,偌大的飯廳連說話感覺都有回音,加上因為人不多,即使桌上已經擺了六、七道菜,比起娘家陣仗還是覺得空洞。

還記得結婚後第二年的除夕夜,吃完年夜飯收拾完畢,竟然11點不到就準備要睡了,和以往除夕總是和家人們聊天說笑,不到兩、三點不睡的景況實在差很多!

婚後當然只能慢慢適應婆家務實安靜的氣氛,不過其實自己心裡還是期待著年初二回娘家的日子,總覺得過年就是要鬧哄哄的,每天吃很飽,這樣才有氣氛嘛!

〈媽媽的智慧〉廚房料理 盡在不「鹽」中

文/小羊(花蓮縣)

娘家的媽媽做飯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少鹽、少油、少糖,好養生喔!嫁到婆家,也許婆家因為工作的關係,大量流汗,所以菜裡總是放了許多鹽。

每次輪到我下廚時,我總是少鹽、少油、少糖,吃飯時,面對一盤一盤淡淡的菜,他們總是說我心不在焉,為何每次做飯都忘了放鹽(這讓做媳婦的我真是無言以對)。

在娘家吃炒米粉是把炒米粉當成主食,婆家卻當成是一道配菜,吃飯配米粉,還直喊過癮。

回娘家和媽媽討論的結果,是媽媽的智慧,讓我化險為夷。每次回娘家,媽媽總是做了一堆可口的菜,推說是吃不完讓我打包回家,而婆家有一個好習慣,就是不能浪費食物,再不夠鹹也要吃完。

漸漸地,吃久了也適應了這些清淡爽口的食物,婆婆還屢次問我這些菜怎麼做。於是媽媽這一招果真奏效,從此婆媳一起在廚房研究菜單,箇中樂趣,一切盡在不「鹽」中。

〈熱情攻勢〉娘家熱鬧滾滾 婆家安靜無聲

文/莫莉(台南市)

我和老公兩人一樣出身大家庭,兄弟姊妹人數眾多,但娘家向來宛如小型市場,反觀婆家,無論在場有多少人,卻總是安靜無息,大家坐上一整天都難得開口說一句話。

初嫁夫家,冷冷清清的感覺令人好不習慣,幾次向老公反應,他卻無奈地說他們一家都是沉默寡言之人,平日不習慣聊天話家常。

這樣的說法我可不同意,因為彼此不溝通,感情勢必疏離,將來會是多大的遺憾。於是,我從訓練老公開始著手,整天纏著他,逼他開口和我說話,有時使點小手段激怒他,讓他反擊,非得讓他大開金口不可。

接著我又將觸角延伸到婆家的每一個人,問婆婆煎魚炒菜的技巧、問公公最近股票的漲跌、問小叔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問小姑育兒的心得,總之,不厭其煩用熱情攻勢來突破重圍,就是希望融入的是一個有溫度的家庭,這樣才像一家人!

如今和婆家的人可以自在相處,熱絡聊天分享心事,冷清不復再見。這都得感謝他們願意敞開心房接納我這樣的人,娘家婆家一樣熱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