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全球觀測站〉藝文素養 從小培養

2012/05/16 06:00

圖/王孟婷

文/王元芳(法國傳真)

圖/王孟婷

湯瑪斯是個7歲的男孩,目前就讀小二,他坐在我的身邊,有時轉過頭微笑地看我一下,當時我們在里昂歌劇院地下劇場一場爵士音樂會上。

由於音樂家表演頗具水準且免費入場,因為想入場的人實在太多了,想當然湯瑪斯也曾排在長長的隊伍當中。

除非父母工作因素,通常法國小學生午餐是在家裡享用的,11點20分就會讓學生回家,下午一點半左右再回到學校即可,若事先告知老師,晚點回校也沒關係。就這樣,湯瑪斯得以跟著爺爺奶奶前往歌劇院欣賞該場爵士音樂會,他的午餐就在排隊時間享用家人準備好的三明治完成的,他也是這場音樂會所有觀眾當中唯一的小孩,特別醒目,沒想到被分配到的座位就在我身邊,原本並不相識的我們,因此在這場音樂會上不期而遇。

終場結束時,由於離開人數不少,我們也得以小小的閒聊了起來。我問他是否常來歌劇院?

他回答:「是的,有時候是來看兒童劇場的表演;有時候是爸爸媽媽來看歌劇,同一段時間,他們讓我參加兒童工作室辦的活動;有時候跟家人來欣賞音樂會,就像今天!」

我繼續問他:「你最喜歡歌劇院哪一種活動呢?」

他一臉輕鬆的回答我:「像今天這樣的爵士音樂會!」

我帶著有點意外的表情跟他說:「這可不是一般的爵士樂,是曲調有點複雜的藍調,剛剛我還在想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呢?」

他給我更意外的回答:「低音大提琴和鼓手的節奏配合很精準,樂手的演奏手勢,值得觀摩,氣氛超酷的,我很喜歡!」

7歲的孩子用那樣的描述,形容他對藍調爵士樂的認識與感覺,讓我感到驚喜,那是來自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結晶。席間,他的爺爺沉靜的著迷神情和他的奶奶跟著音樂熟悉的拍打出節奏模樣,就可以一窺究竟;加上里昂歌劇院免費的音樂會,一周兩到三次,可說舉行相當頻繁,爵士音樂會是其中最頻繁的一種,在這樣文化性濃厚的環境中成長,音樂素養自然就會養成。

<年齡不是問題>5歲進歌劇院 值得鼓勵

法國人普遍對孩子接觸表演所做的鼓勵與彈性做法,也很值得一提。

像國立與公立音樂學院每年都會提供一些名額給6歲以上的孩子報名註冊,無需任何學習過音樂的經驗,每個孩子都可以有機會進入,讓進入的孩子們在低廉的學費下,一方面從中獲得音樂學習的最好資源,同時不會影響正常課業的學習;另一方面得以尋找有音樂天分的孩子,在10歲左右會更進一步篩選出可以繼續雕琢深造的音樂人才,讓音樂的傳承延續不斷。每年想讓孩子進入的家庭很多,徹夜排隊是必須的,但一旦進入,孩子接受到的音樂涵養著實豐富值得。

像歌劇院規定滿5歲的孩子,才能進入歌劇院觀賞表演,每種表演相關解說中不難發現,大多數的表演都建議給10歲以上的孩子,適合10歲以下孩子的表演,其實屈指可數,尤其歌劇適合14歲以上的居多,即使推薦給10歲孩子欣賞的也不多。雖然規定說明很清楚,但我女兒實在很喜歡歌劇,當她一滿5歲,即使被拒絕的可能很大,媽媽我還是前往歌劇院尋找管理售票事宜的人員詢問,沒想到得到的回應十分正面,不但順利買到票,開演當天,驗票人員也很乾脆的讓我們進入欣賞,原因無它,只因為這是很值得鼓勵的一件事。

<深耕有成>藝文紮根 別國取經

在法國的孩子不管家境富有或是貧困,接觸表演的機會永不缺乏,只需要爸爸媽媽稍加注意這方面的動向,不被歌劇院看似高不可攀的外表所迷惑就可以。

除了歌劇院,其他大小劇場或露天廣場也常有接觸表演的契機,像去年我們家附近小廣場的「一周露天電影院」,每年夏季與秋季都有音樂節的舉行,近年的里昂音樂雙年嘉年華會也熱鬧上場,不管戶外或在歌劇院都有免費的樂團演出。

整座城市從最高殿堂的歌劇院、古老富有聲望的劇場、迷你的表演場地,到戶外的每個角落,在市政府有心且大力的規劃與經費的補助、企業的贊助與大小相關的協會組織帶領下,音樂家、舞蹈家、演員與藝術家同心協力,近幾年的里昂在藝文活動的耕耘與國際聲望的拓展上,著實有目共睹,不但讓里昂的城市脈動十分活絡,也帶動觀光業更為興盛,更讓芬蘭赫爾辛基想向里昂的成功經驗取經。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