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關於閱讀的答問

2012/05/30 06:00

◎王丹

每週日的《紐約時報》書評版都會採訪一位社會知名人士,問他們的基本閱讀態度。我建議喜歡閱讀的朋友,可以把這些問題拿來問問自己,不失為一種檢視自己閱讀生涯的方式。下面就是我的自我回顧:

「你現在晚上睡覺前看的是什麼書?」睡覺前適宜看一些軟性的書,現在我床頭擺的是大陸遼寧出版社出的、沈昌文主編的《萬象》雜誌,裡面都是一些文史類的回憶性短文。這樣的閱讀目的在於了解,而不是思考,因此顯得比較輕鬆。也許夜深的時候比較適於閱讀輕鬆一點的歷史吧?別問我為什麼。

「最近讀過的一本你認為非常棒的書是什麼?」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的《面向過去而生》。這是一本難得的把回憶與遊記和歷史領域的學術性思考融合得恰到好處、在輕柔的文學筆觸下,還能帶給讀者沉甸甸思考的散文集。我喜歡那些能把文章寫得有「娓娓道來」的味道的書。

「你喜歡看小說還是非小說作品?你最喜歡的文學作品類型是什麼?」我始終是小說的愛好者,而且固定在世界文學名著上。我認為,真正的偉大作品是值得用一生去讀的。例如最近我就再看了一遍馬奎斯的《百年孤寂》,那種閱讀的享受跟第一次比,絲毫沒有淡化。非小說作品當然也會讀,但是總覺得這樣的閱讀多少有一些功利性,而小說的閱讀純粹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外在需求。這一點對我很重要。

「你當學生的時候讀過的最好的書是哪一本?」在哈佛念歷史博士的時候,看專業書比較多,最喜歡的是Paul Cohen的《History in Three Keys》。這是一本關於清朝末年義和團事件的研究著作,但是作者其實是藉由義和團這個單一事件,抒發他對於什麼是歷史、什麼是歷史研究的看法。全書條理分明,氣勢恢弘,引人入勝。Cohen的生花妙筆把枯燥的理論闡釋得清晰完整。對於深入研究歷史的學生來說,我認為這是一本必要的入門書。

「你青少年時期最喜歡的書是什麼?有沒有你最喜歡的書中人物?」初中開始接觸《紅樓夢》。從初中到大學的幾年時間,先後讀了八遍。每一次看完最後一頁之後,就重新打開第一頁,可以說幾年的時間沒有中斷過閱讀《紅樓夢》。書中人物眾多,不過其實很難說最喜歡哪一個。我想,《紅樓夢》打動我的不是人物,而是情節,以及鋪墊情節的那些歷史場景。

「在所有的作家中,包括現在在世的和已經去世的,你最想見到誰?你想問他什麼問題?你曾經給作家寫過信嗎?」我最想見已經去世的台灣作家邱妙津。我沒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只是覺得這樣一個感情充沛的人,這樣一個用生命去寫作,而最後把生命獻祭給了文字的人,看到她我會感動。我曾經在《聯合文學》上發表過一篇關於她的作品的散文,那就是我寫給她的信。●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