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帶孫子 阿嬤很忙

2012/06/03 06:00

圖/swawa.com

愈來愈多長輩懂得過自己的生活,不幫忙帶孫,但也有些是搶著帶,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讓三代情才能更和樂……

圖/swawa.com

〈發出怒吼〉孩子是我的 別搶著帶

文/南隅採桑(新北市)

身為忙碌的現代婦女,若能有公婆幫忙照顧小孩,多數人都認為是無上的幸福,而我卻因此和公婆翻臉。

那年,我剛生老大,公婆很開心的從高雄來看孫子。原本和樂的事,卻在我喜歡給孩子趴睡避免扁頭,和公婆堅持仰睡大餅臉有福氣的不同觀點上有分歧,看著孩子被像煎餅般反覆翻面,我心中的怒火已悄然點燃。

更甚者,公婆以年輕人需要打拚的理由,想盡辦法說服我們讓他們把孩子帶回高雄。但我早已有成為全職母親的計畫,有信心成為好母親,並且深信幼兒親子關係是孩子人生發展的基礎,我一點也不想放棄。

就在公婆打包好行李要回高雄時,他們還執意想抱走孩子,一直努力壓抑情緒的我再也怒不可遏,失控的大喊:「住手,孩子是我的。」

如今老大國中了,貼心懂事、功課名列前芧,品性人際發展也少需人費心。而我也從親自陪著孩子長大的點滴中,領受豐富的喜悅及智慧,之後的兩個孩子我也親手帶大不假手他人,很慶幸十多年前那句嘶吼,明確表明立場及決定。

〈出手相救〉接受女兒指導 學習新觀念

文/康蟒(台北市)

「媽,我有了。」電話那頭的女兒捎來喜訊,口氣卻聽不到一絲喜悅。原來女婿受到金融海嘯的波及,被裁員了。捨不得女兒過苦日子,脫口而出一句「搬回家吧!媽媽幫你們!」生活從此熱鬧了起來。

孫女出生後,女婿也順利找到工作,照顧孫女的工作就這麼順理成章落到我頭上。

畢竟生過三個小孩了,過去怎麼做、現在就怎麼做,女兒可不這麼想!想餵孫女喝點水,女兒大驚小怪搬出醫生說不行。想買台學步車,女兒急急忙忙上網搜尋相關論述,極力阻止。過去生完孩子就急著退奶,因為大家都說配方奶營養多,但是現在卻又說母奶才有抵抗力。看著女兒堅持辛苦擠奶,才發現不管環境怎麼變,母愛都是一樣的。我也學會放下成見,接受女兒的「指導」,母女也因此更加親密。

最近偶然間聽到女兒女婿討論著搬出去的計畫,雖然不捨卻也欣喜他們已能獨立自主。能夠在女兒困難時幫上忙,又短暫地重溫當初照顧兒女,揹著甜蜜負荷的美好時光,我已經感到心滿意足。

〈專業阿嬤〉一人帶三孫 全靠紀錄表

文/吳妹(台北市)

講到帶孫子,相信很少人會像我這樣,同時帶三個同年生的內、外孫子。

我的子、媳及兩個女兒都是上班族,他們不想給保母帶,又怕小孩被虐待。所以求我幫忙,最大的理由:因為我是一位護士。

老公平常會伸出援手,當孫子哭鬧時幫忙抱一下,但重頭戲如:泡奶、餵奶、換尿布、洗澡等工作,還是非我莫屬。

我照顧他們的方法,如同在醫院育嬰室一樣,都有做工作紀錄表,每個孫子一本手冊,記錄一天中吃奶時間、奶量、大小便次數、早晚體溫;備註欄則記錄看醫生、打預防針、體重等事。

假日孫子會隨父母回到他們的家「度假」,我的媳婦及女兒從手冊中,很容易地了解到自己孩子身體的狀況及作息時間,因此照顧起來得心應手,孫子回家都適應良好。

同一時間帶三個孫子當然會很累,但看到他們可愛的模樣,健康地成長,一切的勞累都會化為烏有。幸而我身體硬朗,還可以應付這項「含飴弄孫」的工作。

〈眼不見為淨〉阿嬤帶孫 連累其他家人

文/蘋果樹(新北市)

公婆做了一輩子生意,本想退休後享享清福,怎知小姑每逢假日就把孩子塞回娘家,自己消遙快活去,公婆縱然百般不願,卻也只能無奈「接收」。

婆婆常說50幾歲時揹著孫子健步如飛,如今70幾歲每週揹兩天就渾身痠痛,其餘5天要膏藥伺候,真是體力大不如前!再則,怕孫子摔著亦步亦趨,搞得自己很累;碰到哭鬧就沒輒,吃飯睡覺都隨孩子高興,只要不吵就好,凡事還要問孩子要不要?好不好?有一次婆婆內急,竟問阿孫「阿嬤去上廁所好不好?」真是夠了!

或許你會有疑問,既然與公婆同住,為何不伸出援手?其實,個人自認教小孩頗有一套,但若「用心」又「用力」教養孩子,惹來婆婆不捨、小姑生氣,豈不徒增困擾,況且,讓住家成為孩子胡搞瞎搞的遊樂場算是仁至義盡,「眼不見為淨」已是我最大的退讓,一點都不想幫忙。

所以,長輩決定要帶孫前,是不是也該考慮同住家人的感受呢?

〈說不出的痛〉自己的孩子 自己帶最親

文/灰小說(新北市)

我的孩子由婆婆帶大,住在鄉下,入學後才接回家同住。孩子跟我不親,怯生生地總有距離。年輕時候的我脾氣不佳,不懂得與孩子相處,漸行漸遠到孩子青春期,情況終究沒有改善。幸好孩子沒有走偏,長大了,也有了一份安定的工作。

轉眼間,我的第一個孫子要來到人世了,我很開心,卻不願意帶孫子。孩子對我不諒解,認為我只要享受愜意的退休生活,不願意幫他們年輕人一把。孩子說:「媽媽年輕時享有奶奶的資源,到老了卻不懂付出。」我的難過,難以說出口。

其實,我只是不希望,我的孩子重蹈覆轍。看著自己孩子陌生的眼神,需要他人更甚於需要自己,哪一個母親會不心痛?我看電視上的專家說:「孩子小時候,父母沒有在身旁照顧,父母老了,孩子也不會覺得需要留在雙親身旁。」我很有感觸。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她的下一代身上,終能體驗多一些親情之樂,也希望她和孫子之間一輩子緊密相繫,心靈相依。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