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同學哈啦會〉離婚 沒啥可怕

2012/07/31 06:00

文/艾哈拉

不管是專家、學者,或者是記者、名嘴,經常都會在引用各種調查數據時強調:「數字會說話」,既然如此,艾哈拉就決定好好思考一下,「離婚率」這個數字到底說了什麼話?

根據主計處前一陣子所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去年底台灣已離婚或分居人口數高達105萬4千人,如果數字會說話,那就是在告訴我們,台灣離婚的夫妻越來越多,在10年間幾乎是增加了一倍。

遺憾的是,婚姻還有各種面向,但「離婚率」卻沒有說出相關的話,像我最關心的就是,在已經離婚的夫妻當中,有多少不但選擇了再婚,而且過得比以前更為幸福?

艾哈拉常會把婚姻和工作聯想在一起,因為記得當我們在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時,是多麼開心並且自信會好好努力打拚,可是,能對工作從一而終的,畢竟只是幸運的極少數,多數人都是在工作中,才重新認識自己的興趣和志向,並且在轉換跑道之後,終於找到讓自己滿意的新工作。

只是,工作可以經常換,但婚姻卻不該如此,因此婚姻顯然是一門更為困難的試煉,尤其是碰到老公染上賭博、酗酒或外遇等惡習,不就像是碰到公司倒閉非得被迫轉業嗎?

我們從沒聽過「工作專一率」的調查,因為換工作不見得是壞事,關鍵在是不是能找到真正合乎自己興趣的工作,同樣的,夫妻能白頭偕老的畢竟是少數,多數人還是得在婚姻中摸索、適應,因此,媒體似乎不需要把「離婚率」當成是嚴重社會問題的恐怖話,搞得大眾對婚姻漸漸失去了信心。

其實,許多離婚夫妻都選擇了再婚,而且也過得美滿幸福,這就表示,他們不再過度美化婚姻,但也不會恐懼婚姻,而只是在一次失敗的經驗中,懂得了更多擇偶的重點及夫妻間相處的方式。

(同志怎麼看待異性戀?異性戀對同志又有哪些好奇?不妨透過電子信箱gayfriendly@hotmail.com.tw,「異同」哈啦「一同」學習!)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