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豐美的故事饗宴 - 記2012年小岩城英文短篇小說國際會議

2012/08/21 06:00

與會的台灣作者在會場合影。上排左起張系國、伊格言、莫非,下排左起賴香吟、蔡素芬、郝譽翔。

<編輯室報告>

會議受到柯林頓基金會大力贊助,歡迎晚宴在柯林頓圖書館內廳舉行,巿長致詞後,螢幕即播出柯林頓祝賀會議的談話。

自1989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英文短篇小說國際會議」,今年於美國小岩城舉行,大會繼2010年首度邀請台灣作家與會外,今年再度邀請台灣作家張系國、莫非、蔡素芬、郝譽翔、賴香吟、伊格言等六人與會。台灣作家以英譯作品與國際交流,親自朗讀,將作品帶到會議,也從會議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學,本刊今日特刊出郝譽翔與伊格言的交流經驗,帶我們如臨會場。

★★★

◎郝譽翔

今夏在阿肯色州小岩城舉辦的英文短篇小說國際會議,已經是第十二屆了。這是一個雙年會,換言之,會議的歷史相當悠久,迄今持續了二十多年,仍舊維持盛況而不墜,有來自世界各地一百多位不同膚色國籍的創作者和學者聚在一起,而其中又有八成以上,是多次與會的老面孔,這對於小說界而言,實在是一項難得的盛會,如果不是出自對文學巨大的熱情和耐心,又如何能夠長期凝聚大家的感情。

走進奇利珂超現實畫作

每一屆,會議的地點皆選擇在不同國家,也突顯出它多元文化的特色。上一屆的會議是在加拿大多倫多,也首次邀請台灣作家參與,而這一屆則在美國南部的小岩城。小岩城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它是前總統柯林頓的故鄉,但這回令人印象更深的,卻是它的酷熱。才6月底,小岩城的氣溫已飆破攝氏四十二度,我們抵達時,雖是深夜12點,但機場外頭還是熱得嚇人,一點風也沒有,大地彷彿一只被火炙燒的鍋爐,而熱氣就被悶在靜止的空氣之中。

我不僅從未體驗過這樣的炎熱,也是生平第一次來到具有濃厚南方色彩的美國小城,人口稀疏,四野空曠,舉目所見,淨是一大片平地直到地平線,地上錯落著幾間方方正正積木也似的樓房,而舉辦會議的旅館便是其中一間。它孤零零地矗立在一條主要的大馬路旁,柏油路面被豔陽烤得發燙發亮,路上見不到一個人影,行走其間,竟恍惚起了一種錯覺,以為是誤闖進一幅奇利珂(Chirico,1888-1978)的超現實畫作。

這樣的小城,似乎很難和文學聯想在一起。但這次與會的作家Kevin Brockmeier(1972-),便是出身於小岩城的代表,年紀輕輕,已是古根漢和歐亨利大獎的得主,也被媒體選為當前美國最優秀的青年作家。我在會場不斷聽到別人提起Brockmerier,說他的作品是如何迷人,有如漩渦把人捲入,我大為好奇,自是不肯錯過他的朗讀。我本以為,在小岩城長大的他,應是鄉土寫實派的信徒,但沒想到他的風格恰恰相反,反倒擅長天馬行空的超現實主義寓言,自承受到福克納、波赫士和卡爾維諾的影響最深。而傳言果然不虛,Brockmerier讀起小說,語調充滿了跌宕的情感,用字簡潔,很快地就把聽眾全都吸引到故事的情境之中,而我也才恍然大悟:古代的小說家,不就是說書人嚜?而讀小說的快樂,不也就是來自於聽故事的快樂?Brockmerier的小說彷彿把我們帶往另一個魔幻的時空,也使得四周圍乾漠炎熱的大地,煥發出撲朔迷離的光暈。我不禁暗自猜想,莫非小岩城是一個現實風景過分單調,所以反倒更能激發出強大想像力的地方?

踏入故事祕密的核心

在這次會議中,我也是頭一次聽到這麼多小說家齊聚一堂朗讀。台灣社會並不重視朗讀和說話的藝術,但是與會的外國作家們卻顯然都是箇中高手,懂得精確掌握時間,在限定的半個小時之內,讀完一篇完整的作品,不但不顯急促,還能透過有限的語言發揮出最大的想像空間。我不免驚覺到,過去閉門造車寫作,很容易流於喃喃自語,卻忽略了語言的戲劇性、精準度,以及故事節奏,往往才是決定一則短篇小說成敗與否的關鍵。所以這次小岩城的會議真有如一場故事的饗宴,近五十位小說家們來自不同國度,有加拿大,英國,歐洲,印度甚至中東,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創作經驗,於此交流分享,並在朗讀之中展現每一位創作者獨特的個性,有的人鏗鏘有力,有的人從容平和,有的人冰冷,有的人溫柔,而這和閱讀印刷在紙本上的黑字,竟是大不相同,彷彿更深一步踏入了故事祕密的核心。

會議的高潮,當屬閉幕晚宴的朗讀,邀請到加拿大出生,旅居美國的Alistair MacLeod(1936-),他是2001年都柏林文學獎得主,也是德高望重的資深前輩。他的文學之路後繼有人,兒子Alexander MacLeod也是小說家,屢獲大獎肯定,甫被《紐約時報》選為最具潛力的明日之星。會議安排由Alexander介紹父親出場,而介紹詞本身就是一篇動人至極的文章,大家聽了,頻頻微笑拭淚。原來不管在世界的哪個角落,說故事這項古老的技藝,皆代代傳了下去,它溫暖了每一種膚色,每一種文化下成長的心靈。●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