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開啟二十世紀新理性之夢

2006/03/16 06:00

當代經典閱讀 ◎徐力

《夢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志文出版英國的精神分析師瓊思(Ernst Jones)曾紀錄一段有趣的往事,在精神分析成為國際運動之後,他問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佛洛伊德,在他的著作中最重視的是那一部作品。

佛洛伊德從書架上取下兩本書──出版於1905年的《性學三論》、以及1900年的《夢的解析》。他說:「 前一本或許因為它的理論容易被後人接受而很快就會過時,另一本則應該會留久一些吧。」也許常自謙純是科學家、不懂藝術文學的佛洛伊德自己都無法想像,當時他手中這部《夢的解析》所掀起的波瀾,在一世紀後的今天,依舊未曾停歇。

要了解史上第一部精神分析的著作──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必先稍稍回溯到當時精神醫學的狀況。即使在20世紀初期,憂鬱症的治療,仍以維多利亞時期的安養、休息、道德勸說為主,而在比較普世的醫院中,則充斥著焚香、監禁、催眠、電擊、及穿鐵衣等治療方式。

佛洛伊德後來和布若依爾(B r e u e r)在1895年合著了《歇斯底里症》研究,提出潛意識一詞,並開始用「自由聯想」法(free association)為病人治療。

由於《歇斯底里症》被批評為以病態解釋普世心理機制,佛洛伊德決定以自己做為分析對象,於1895年開始長達五年的自我分析,成為撰寫《夢的解析》的基礎。

《夢的解析》一書影響深遠,不但成為現代心理學的先鋒,也深切影響現代主義裡文學藝術的各個流派,從意識流、達達主義、印象派、表現主義、超寫實主義等,都不難看到其影響。《夢的解析》提出,夢有外顯的內容和內含的機制,夢的表面內容往往看來荒誕、沒有意義,但卻是「通往潛意識的康莊大道」。

由於潛意識裡有許多不容於社會道德的遐想和願望,在轉換成意識時,會經過壓縮 (condensation)、替換 (displacement)等扭曲的機制,間接地讓夢者在夢境中得到願望的實現。

以《夢的解析》中有名的「標本之夢」(Specimen Dream)──伊瑪的注射──為例,佛洛伊德夢見在社交場合遇見伊瑪這位不合作的病人,她抱怨喉嚨、腹部、和胃都有讓她幾乎窒息的疼痛,於是佛洛伊德親自檢查她,也請來兩位朋友──奧圖和M醫生來看她,M醫生說,伊瑪的痛是來自感染,而他們心中都知道,這個感染是因為之前奧圖給她打的注射所致。

佛洛伊德用這個夢來解釋人的潛意識中有多層、甚至相互矛盾的願望,比方他怪罪這位病人的不合作、把對自己和家人健康的焦慮轉移到伊瑪上、並無形中表達他對奧圖、M醫生等的不滿等,這些無法容於意識的願望,都在夢中得到完美的實現。

佛洛伊德的潛意識是個迷人卻吊詭的學說,從佛洛伊德和摯友佛里斯(Fliess)密切的通信中,讀者可以看到,全知全能的自我知識毋寧是科學的遐想。在佛里斯的建議下,佛洛伊德「閹割」掉第一個關於他自己母親的夢;在分析伊瑪注射之夢時,佛洛依德也隻字未提被佛里斯開刀誤診險些喪命的少女艾瑪.艾克斯坦。表面上看來科學、理性的《夢的解析》,其實也是佛洛依德透過佛里斯,「走出」愛戀、哀悼、衝突的心理過程。

在認知、行為學派及「百憂解」成為主流的今天,《夢的解析》中的理論常被批判為過時、不科學。其實,另一個角度看,勇於面對理性和非理性之間的模糊地帶,才是它對20世紀新理性之夢最大的貢獻。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