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看門道評味道〉美食何必年年賽

2012/11/18 06:00

美食並沒有程式規格,全憑評審的自由心證去打分數,其實更多是靠運氣。(資料照/記者陳慰慈攝)

文/梁瓊白

台北市政府每年花大錢辦牛肉麵節競賽,起初是為了推廣牛肉麵這道最具特色的台灣美食,幾年下來其實目的已經達到,但是同樣的活動年年辦,早已流於形式缺乏創意。

競賽方式大同小異,參賽的永遠有些固定店家,他們熟知競賽模式,不斷內部經驗傳承,讓同一家店的人輪番上陣,因此可以一再用獎盃幫店家加持。

其實美食是最主觀的味覺反應,好吃和喜歡吃全憑各人的感受,心情、胃口、時間、環境、經濟能力、口味的好惡都會影響對食物的判定,當美食評審,每場競賽同一樣食物至少吃十幾次,有時還更多,就算淺嘗,我也不相信人的味覺跟腦力,可以那麼公正的記住每道作品的色香味孰優孰劣,怎能憑那三兩口的品嘗就評出高低?何況美食並沒有程式規格,全憑評審的自由心證去打分數,其實更多是靠運氣。

其實,參賽店家做給評審吃的,絕對和在店裡賣的不同,以牛肉麵來說,評審吃到的都是部位最好的肉質,火候足、湯頭鮮、份量多,一般消費者怎可能有此待遇?

何況全台灣那麼多賣牛肉麵的,老是那些熟悉的店家,政府花大筆錢難道只是幫他們不斷亮相?還不如把經費化做補助費,廣邀全台各地的知名店家來辦牛肉麵嘉年華,規定以相同的價格擺攤,讓民眾自己選擇,大家評分,結局只要看業績不就比出誰好誰差了嗎?做得好的自有利潤賺飽口袋,業績差的在公平條件下也心服口服,既讓同行交誼、互相觀摩,又讓消費者參與,對業者豈不更有吸引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