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看見散文的可能性 - 第八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決審會議紀錄 〈2之2〉

2012/11/19 06:00

記錄◎楊媛婷

五票作品

〈討土〉

阿盛:這篇是我列名前段的作品。作者描寫父親對田地的執著,縱使一生困苦也不改其熱愛,甚至接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換妻」條件,文中父親的形象刻畫清晰。不過在我個人經驗中並沒有聽聞過為了田地「換妻」的事情,作者描寫的情節其實有點類似王禎和的《嫁妝一牛車》。

廖玉蕙:我也很喜歡這篇,是我的前三名。這篇作品是所有作品裡情感最濃烈的,作者應該是寫作熟手,了解如何醞釀文章的氣氛,例如文中作者停車時,回想到過去父親癱坐的情況。但也因情感過於濃炙和戲劇化,比方換妻情節,還有風雨交加、搶地等情況,就似一曲讓人無法喘息的《悲愴交響曲》。

愛亞:其實西方也有這種打樁搶地的情況,農夫的辛苦不分東西方都是類近的。為何這麼辛苦涉水打樁?說穿了就是為了生活。我也聽過很多類似「換妻」的事,只是大部分是將女兒嫁給對方,比較沒那麼明顯罷了,這些過程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泥土氣味。現代人會在露台種菜,除了飲食健康的考量外,更多人是因為過去種作的回憶,〈討土〉探討土地與人的關係,而土地跟農人就像是愛情的關係,這種泥土給人的感動是濃烈的。

劉克襄:雖然我投這篇一票,但我有些意見。首先,台灣的農圳地情況是否如作者所描寫的一樣?大水氾濫後搶占土地的情況是否真實呢?讓人有些懷疑故事的真假。事實上河川管理法對於這類型河床土地的相關規範也是闕如的。再者,這篇名為「討土」,使人感動的元素應著重於「耕種」土地的情感,但作品關於耕種土地的內容可能僅是源於耳食之談,讀完反而無法引發對泥土與鄉村的感動。

阿盛:以我自身的農村經驗而言,也不曾聽聞或是親見哪裡可以這樣占地,看到作者這麼寫,心裡也不免打了一個小小的問號。

愛亞:以前在新竹寶山附近,我曾聽過類似的情況,當地農民的態度是,如果官方前來管理,他們才遵守相關規範,不然平常就像是無政府狀態。

廖玉蕙:我同意劉克襄的說法,也就是這篇作品應該是要引發人對土地的感動,但讀來卻過度煽情,使我感動的大多是文章裡的親子關係,而非人跟土地的關係。

所有獲票作品討論完畢,〈島語辭書〉、〈少年阿魯巴〉、〈風的想法〉、〈口交詠歎調〉四篇,評審決定放棄。針對其餘六篇作品進行第二輪投票,最高6分,最低1分,並言明不以此為最後定案。計分結果依得分高低排序如下:

〈種花〉29分

(小野6分、阿盛6分、愛亞5分、廖玉蕙6分、劉克襄6分)

〈討土〉19分

(小野3分、阿盛4分、愛亞6分、廖玉蕙3分、劉克襄3分)

〈邊緣,人在〉19分

(小野2分、阿盛5分、愛亞3分、廖玉蕙4分、劉克襄5分)

〈恐懼遊戲〉17分

(小野5分、阿盛2分、愛亞1分、廖玉蕙5分、劉克襄4分)

〈陌生人〉11分

(小野1分、阿盛3分、愛亞4分、廖玉蕙2分、劉克襄1分)

〈M6〉10分

(小野4分、阿盛1分、愛亞2分、廖玉蕙1分、劉克襄2分)

經評審討論後,一致通過〈種花〉列為首獎,但因為第二高分與第三高分接近,因此決議針對〈討土〉、〈恐懼遊戲〉、〈邊緣人在〉三篇,進行第三輪投票,最高3分,最低1分。結果依得分高低排序如下:

〈討土〉11分

(小野3分、阿盛2分、愛亞3分、廖玉蕙2分、劉克襄1分)

〈恐懼遊戲〉10分

(小野2分、阿盛1分、愛亞1分、廖玉蕙3分、劉克襄3分)

〈邊緣,人在〉9分

(小野1分、阿盛3分、愛亞2分、廖玉蕙1分、劉克襄2分)

評選結果出爐,首獎〈種花〉,二獎〈討土〉,三獎〈恐懼遊戲〉,兩名佳作為〈邊緣,人在〉、〈陌生人〉。因評審認為此次入圍決審作品表現出色,決議增列〈M6〉一篇為佳作,會議圓滿結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