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現代契訶夫

2006/03/23 06:00

當代名家群像系列40

德:威廉.格納齊諾(Wilhelm Genazino)

◎劉興華

2004年10月23日,威廉.格納齊諾獲得德國最高的文學獎畢希納獎,評審推崇他是「一位具有仁慈靈魂、不屈不撓,而且注意觀察和傾聽這個時代的幽默作家」。這份殊榮雖然實至名歸,然而,對這位年過六十的作家來說,卻似乎來得遲些,儘管之前已有許多獎項肯定他的成就,但他依然不是媒體寵兒,只有行家才珍愛他的作品。

1943年,威廉.格納齊諾生於曼海姆(Mannheim),既是德國戰後的新生代, 亦是六八學運的世代。德國二戰世代的原罪意識,並未深刻烙印在他身上。他生長於戰後的蕭條與百廢待舉中,亦生長於經濟復甦與起飛的現代西德下,顯然較為關注社會與人的互動。大學的人文科學訓練以及隨後的記者與編輯經歷,在在讓他有了觀察與剖析社會的手段。七○年代起,他決定專事文學創作,1977至1979年的《阿布沙弗》三部曲,令他一舉成名,寫作風格也逐漸成形。在這三部曲中,主角阿布沙弗雖是一名上班族,卻是個徹頭徹尾的無所事事狂。六八世代的激情消逝後,剩下的只有個人的輓歌與憂傷,一個新的休閒工業與消費文化逐漸成形,個人的異化逐步加深。阿布沙弗的角色有點類似唐吉訶德,只是他要挑戰的風車卻是當代資本主義。七○年代的格納齊諾,顯得銳利激進,批判色彩濃烈。

德國統一前夕,《污斑.夾克.房間.痛苦》(Der Fleck, die Jacke, die Zimmer, der Schmerz,1989)一書出版,格納齊諾展現出新的風格,變得沉潛、安靜與含蓄,而他的創作高峰也隨之展開。

1994年的《無家可歸的魚》(Die Obdachlosigkeitd e r F i s c h e ) 、1 9 9 9 年的《女店員》( D i eKassiererinnen)、2001年的《一把雨傘給這天用》等長篇小說出版,書中瀰漫著狀似背景的幽默和嘲諷,成了畢希納獎評審推崇他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些評論家把他譽為契訶夫的主因。這種特質在《一把雨傘給這天用》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有「德國文學評論教皇」之稱的拉尼奇先生,稱《一把雨傘給這天用》是部「迷人的作品!……一部輕盈、清晰、透明的作品……」。格納齊諾之名,在一夜之間家喻戶曉。之後的兩部新作《女人.屋子.小說》(Eine Frau, eine Wohnung, ein Roman, 2 0 0 3 ) 及《擁有太多愛情的男人》( D i eLiebesblödigkeit,2005),也都逐漸走入德國文學讀者的意識之中,畢希納獎更是在此推波助瀾。如果仔細比對這兩部作品和格納齊諾的生活經歷,可以相信其中融入許多自傳的成分。當然,在他懂得抽離的筆法下,呈現出來的仍是社會及心靈的衝突和妥協。

長年來,格納齊諾刻繪著社會中的小人物,日常生活的細節和人物的心理狀態,深刻細膩,文字既冷靜犀利,又常帶感情。然而德國人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才認識這個有著義大利姓氏的德國作家格納齊諾,他們直到現在才承認獨特的幽默與嘲諷亦是一種深刻的思想,格納齊諾正是這樣一位會被人忽視的作家,他在乎的是自己的堅持與獨特的關懷,而不是刻意的深沉與譁眾取寵。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