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土地公

2012/12/05 06:00

◎庄腳人

台灣有句很現實的俗語:「有吃有走氣,有拜有保庇」,所說的「吃」可能不是指日常三餐,而是指「吃補品」。因為早期經濟普遍貧困,三餐若能有米飯和菜填飽肚子就已經滿足,何能奢望魚肉或更好的補品?至於「拜」,一般家庭正廳(或說是大廳)的神桌右側大多奉置神像及香爐;而神桌左邊才放置歷代祖先的神主牌及香爐。每天早晨起床尚未吃早餐以前,就要先以「清茶」(小三杯)、「清香」拜神明與祖先。晚上在晚飯後、睡覺前,也要用「清香」祭拜一次。這是一般家庭的日課,也是長久以來的習俗。

除了觀音佛祖及土地公,各家庭所拜的神明不一定一樣。例如我家,除了觀音佛祖及土地公,還拜「天上聖母」(媽祖)及「開漳聖王」。拜觀音佛祖是因為信佛教,媽祖為海神,首代祖先從唐山渡過台灣海峽能安全抵台,咸認是媽祖庇祐;至於拜開漳聖王,乃因祖先原居地在福建漳州之故。

至於人人所拜的「土地公」就不知其故了。土地公到處都有,除了各家庭會祭拜,耕農的農夫在種稻或收刈稻穀的「起工」(開始)時,也要祭拜田裡的田頭田尾土地公。尤其每座墳墓都附有一座「后土」,亦即土地公,因此有人諷刺:土地公比鬼多。連任何大小廟,也都連帶地祭奉土地公。

在日治時代讀公學校(小學)時,有必修的「修身課」。其中有一課題目是「二宮尊德」,且每一所台灣人兒童就讀的「公學校」,或日本兒童就讀的「小學校」,在校內都建有一座「二宮尊德」銅像。二宮尊德的本名是二宮金次郎。在台灣各處所建立的銅像一律是穿著簡樸,肩背著撿來的家庭炊事用火的什木枝,腳履草鞋。銅像的模樣一看就令人感覺是貧窮、勤勞、節儉、孝順、和氣的好孩子。

筆者幼時看到台灣到處都有「土地公」;而當時的學校亦都有「二宮尊德」的銅像,就以為日本的「二宮尊德」就等於台灣的「土地公」。其實台灣「土地公」的由來,以至今日到處都有「土地公」的習俗,究竟怎樣形成,實在既好奇又質疑。●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