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會客室〉成長急不得 但值得

2012/12/17 06:00

圖/鍾淑婷

文/阿月

圖/鍾淑婷

如香是妹婿的鄰居,頂著留美碩士的光環,曾在知名企業發光發熱,然而多年前她為了一雙兒女,決定轉換跑道、回歸家庭,將全副心力轉而投注在孩子身上。但是昨天回娘家時,聽妹婿說,如香的大兒子緯緯「又」休學了,那個孩子才小學二年級!

其實去年緯緯上小一時,就因為不明原因拒學太嚴重,不得已先休學一陣子。可是,這半年來,如香竭盡心力的勸導溝通,結果竟是如此!

同為人母,我懂那種痛,欲哭無淚的痛。我家女兒也曾拒學,回顧既往,那段時間可耗盡了我所有的心力。

<事緩則圓>孩子是獨一無二 那就專屬對待

女兒從小精靈好動,到了小一,雖然才半天課,但是釘在位子上40分鐘的考驗,於她,果然是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接下來的日子,成了我的不可能任務。「沒聽到鬧鐘」、「賴床」、「遲到」早晨三部曲成了常態,我也跟著遊走於上班遲到的臨界。當然她也開始了藉「病」不上學:頭痛、胸痛、肚子痛、屁股痛……琳瑯滿目。勁爆的是,她也常常蹦出超級創意的請假緣由:「沒騙妳,今天我的頭髮痛!」「我的娃娃發燒了,我要留在家照顧她。」

「怎麼辦呢?」心裡急著,轉念想起老祖先說的「事緩則圓」。焦慮的我只好暫時照書上說的,先同理她的感受、接納她的情緒,只要醫生說她真有「微恙」,我也真的就冒險地讓她請病假,平均一星期請假一次。

而當時周圍親朋好友的「關心」給了我很大的壓力──「常請假會讓她變成懶惰的小孩。」「老是請假會變壞習慣喔!」「才小學就常請假,以後會考不上大學的!」「妳這樣寵她,以後她會完蛋的,到時候妳就後悔莫及了。」……面對世俗的價值觀,我當然曾深深猶豫、困惑,自問:「怎樣做才是最好的?」

幸好靠著教會姊妹們的支持與提醒,我轉換成自問:「怎樣做才是最適合女兒呢?」是啊!這世上最了解女兒的人,不就是我這個當媽的嗎?每個人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存在,這個女兒「全球限量,只此一件」,我就得給她獨一無二的對待,為她量身訂作專屬的遊戲規則。

<媽媽的智慧>傾聽和閱讀 從愛出發

「做我能做的,只要出於愛,相信寶貝女兒會懂得。」這是我的結論。於是我決定聚焦在兩個重點上──傾聽和閱讀。

對待愛說話的她,我盡量傾聽,不插嘴、不批評、不否定、不論斷,就是聽她說。當然很多時候我不得不邊做家事邊聽,不過我會盡量不時地望她一眼,也常常告訴她:「寶貝,不好意思,我沒法子坐下來聽妳聊,但是我真的很喜歡聽妳說話。」「女兒啊,我好高興妳願意和媽媽分享這麼多妳的事,謝謝妳。」

偶爾,她竟也會天外飛來一筆,有模有樣地搖頭嘆道:「唉,沒關係啦,妳太忙了。」或是老成地提醒我說:「太累沒關係,要記得休息就好。」原來我體貼她的心,換得了她學會了體貼人,真好。

女兒不愛看書,所以第二個重點戲碼是讓她愛上書!首先不放過的是親子共讀,但問題是我常常沒空,所以動員全家,有時是哥哥陪讀,有時是看電視的爸爸邊看邊念給她聽(只要女兒還OK,別太指責工作壓力過重的老公,否則會斬斷下次父女共讀的機會)。

另外,我也堅持買書。就因為女兒不肯念,我更要買,心裡相信總會有那麼一次對上她的頻道,買到她愛的類型吧。書,儼然成了當時居家布置的主軸:她常待的角落、玩具旁、馬桶邊、餐桌上、床邊……都有書,希望可以誘惑到她。偶爾見她似乎對哪本書有些興趣,即刻把握良機上前推銷,無所不用其極地用盡心機,默默盤算著:「愛上書,總該會愛上學吧?」

今天傍晚接小三女兒放學時,她說:「媽咪,如果一到十分,你上班的喜歡有幾分呢?」「七、八分吧?」「我十分耶!我現在發現自己超喜歡上學了耶! 」今晚,燈下的女兒放不下手中的《苦兒流浪記》,「九點了,該洗澡睡覺了。」我說。「媽咪,這本書好感人喔,我再看一下下,就去洗澡,拜託!」祈求的眼神閃著亮光。

「孩子的成長蛻變,值得父母的等待與忍耐。」急不得,但值得!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