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牛仔書商作家
賴瑞.麥克墨崔特寫

2006/03/29 06:00

說書

文.圖片提供◎鍾芳玲

今年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三月初剛結束,我不知道一般觀眾對哪位得獎者、哪一個片段的印象最為深刻?台灣的觀眾想必普遍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李安身上,特別是他在領取最佳導演獎致詞時,不僅感性提到逝去的父親,最後還用中文說出那句:「謝謝大家的關心。」守在電視機前的不少觀眾肯定隨之眼眶泛紅。然而對我和許多西方的書人而言,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的得獎者之一賴瑞.麥克墨崔(Larry McMurtry)才是頒獎那天最耀眼的人物,他的致謝詞更讓我們永誌難忘。

誰改編了《斷背山》?由於《斷背山》融合美國西部牛仔和同性戀這兩個乍看不相容的奇特元素,因此在上映前後就一直是國內外的焦點話題,這部片子讓在西方本就享有知名度的導演李安更添不少光環,而兩個原本不怎麼紅的新生代男主角也跟著名氣大增。

影片的原著作者安妮.普露(AnnieProulx)固然因為小說《真情快遞》(Shipping News)在1993、1994年分別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與普立茲獎而受到文學界的矚目,但不可否認地,是這部片子讓她和她的作品引發更多普通讀者的廣泛討論。相較之下,《斷背山》的編劇賴瑞.麥克墨崔和黛安娜.歐莎納(DianaOssana)被提起的頻率就要少得多多。

在電影這個領域裡,觀眾、媒體關注的往往是演員、導演,編劇不僅是常被忽視的一群,而且極少被視為嚴肅的作家,一些小說或電影裡出現的編劇角色,常被塑造成一些不得志的二、三流作家,在片場隨時待命,只要導演或大明星對劇情有意見,就差遣一旁的編劇立即更改,如此的刻板印象,讓人常忽視編劇的存在。歐莎娜因身兼製作人之一,較常對外發言,所以稍有人注意到她,但多數人並不是很清楚合夥人麥克墨崔的背景。只不過對西方的愛書人而言,麥克墨崔可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賴瑞.麥克墨崔?哪位是賴瑞.麥克墨崔?他就是那位在頒獎典禮中身著泛白藍色牛仔褲、足蹬閃亮牛仔馬靴的老先生。許多觀眾其實根本不關心奧斯卡獎落誰家,他們想看的是那些來賓到底穿戴了什麼名牌服飾,與會者也無不絞盡腦汁和服裝設計師商討,如何在那晚穿出品味與風格,免得第二天在報上看到自己被媒體送出最差衣著獎,這可能比沒得奧斯卡更要讓他們難過萬分。麥克墨崔以半身牛仔裝扮出場,主持人史都華因而打趣說道他不知道原來參加這場盛會竟然可以穿牛仔褲!現年六十九歲的麥克墨崔雖然比《斷背山》的原著作者安妮.普露小一歲,但卻是文壇的老前輩。普露到五十多歲才正式寫小說,麥克墨崔二十五歲時就已經出版第一本小說,之後創作不輟,他並在1986年以小說《寂寞之鴿》(L o n e s omeDoves)獲得普立茲獎,比普露還早八年。奧斯卡得獎影片的原著作者與編劇都是普立茲小說獎得獎主的情況,我好像不曾聽過其他例子。

「牛仔」作家、優異編劇麥克墨崔在奧斯卡晚會穿著牛仔褲和馬靴並非刻意要呼應《斷背山》的牛仔主題,實際上他「就是」牛仔。他的祖父是美國西部的拓荒者,19世紀末帶著妻小到偏遠的中北部德州射手郡(Archer County)定居並從事畜牧業,祖父、父親一生都在牧場上工作,是道地的西部牛仔,麥克墨崔三歲時就有了第一匹馬,此後二十年他一直都在牧場上幫忙,他是少數現存對美國牛仔生活和語彙有精闢認知的作家,他的三十多本著作裡,又以這類題材的創作最具代表性,再加上他曾經親自編寫過數十部影片的劇本,這些豐富又優異的資歷,我相信才是促使普露把電影版權賣給他和歐莎娜的主要因素。

小說與劇本畢竟是兩種不同的寫作形式,一個優秀的小說家不一定能寫出好的影視劇本,例如楚門.卡波提(Truman Capote)就曾經將費茲傑羅的名著《大亨小傳》(TheGreat Gatsby)改編成電影劇本,結果糟到令電影公司打退票,後來是找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重寫。同樣道理,一本受歡迎的小說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也可能令人不忍卒賭。知名小說家「客串」編劇的例子時有所聞,但少有作家能像麥克墨崔般遊刃有餘地扮演這兩個角色,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的作品無論是由自己或他人編成劇本,大都能雅俗共賞。

根據統計,歷年來有4部電影是與麥克墨崔直接或間接有關,這些影片共贏得34項奧斯卡提名、其中13項獲獎。除了《斷背山》外,其他三部都是改編自他的小說,有些是他親自編劇,例如1 9 7 1年的《最後一場電影》(The Last PictureShow);有些則是別人編劇,例如保羅. 紐曼1 9 6 3年主演的電影《原野鐵漢》(Hud),是改編自他的第一本書《Horseman, Pass By》,以及1983年由莎莉.麥克琳、傑克.尼克遜、黛搏拉.溫格主演的催淚影片《親密關係》(Terms of Endearment),這部片子比《斷背山》的紀錄更驚人,獲得奧斯卡11項提名,最後得到5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女主角、男配角)。另外還有得到諸多艾美獎、金球獎的電視影片或迷你影集也是改編自麥克墨崔的作品或是他個人的原創劇作。單單《寂寞之鴿》就得到艾美獎19項提名、7項獲獎。

熱愛閱讀的書探子在這些洋洋灑灑的紀錄之外,麥克墨崔還有另外一個為多數西方書人所熟悉的角色──古書商。麥克墨崔二十多歲時就已經身兼作家、編劇和書商,如此與文字、書籍的密切關係始於他對閱讀的高度興趣。雖然他來自牛仔世家,但自幼對牲口、放牧、馬鞍配備毫無興趣。

他6歲時,一位將赴二次大戰從軍的表兄,把自己的十九本通俗故事書打包送他,這箱書開啟了麥克墨崔對閱讀的長期熱愛,也讓他在心靈上能逃避牛仔生活、逃避偏遠小鎮的無聊與閉塞。他成長的射手市(Archer City)沒有書店,雜貨店裡的平裝本書架成了他上大學前每天流連之處,那也是他認識維吉尼亞.吳爾芙、海明威、福克納的地方。

當他到德州大城市休士頓與達拉斯附近念大學、研究所後,學校的圖書館和鄰近的大小書店成了他的新樂園。

看多了別人的書,麥克墨崔覺得有故事要說,乾脆就自己動手寫。

此外,他在一些二手書店、骨董書店浸泡幾年後,對藏書知識頗有心得,於是當起了「書探」(b o o kscout)。在西方書業裡,書探泛指一些以買賣二手、骨董書營利的書商,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戶、沒有店面,經常出沒於各書店、骨董舊貨店、跳蚤市場、車庫拍賣等場所,企圖尋找一些低價的絕版書籍或文件,以便高價轉賣給其他書店或藏書家。1971年時,他與友人合夥在東岸首府華盛頓特區開了一家古書店「Booked Up」。這一年也是他的小說《最後一場電影》改編成影片上演的一年,這部片子次年得到8項奧斯卡提名,他與導演合作的編劇也入圍,雖然最後沒得獎,卻使得麥克墨崔頓時成了最知名的書商作家。小說《親密關係》、《寂寞之鴿》出版數年後,在1980年代被改編成熱門的電影與電視迷你影集,麥克墨崔的書更是大受歡迎。

給書商們的致謝詞太多的電影是根據書籍改編,而這些書之所以有機會被相中,又往往是因書商的銷售與陳列,身為一個編劇、一個書籍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家,麥克墨崔自然對書商充滿了感謝與敬意;身為一個書商,他當然能體會同行的辛苦。知道麥克墨崔這些背景以後,就能理解為什麼他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發表致謝詞時,最後會說道:「我要感謝世界上所有的書商。請記住,《斷背山》在成為電影以前是一本書。從最卑微的平裝本二手書店到高檔的一流書店,所有的書商都是延續書籍文化的貢獻者。我們一定不能喪失這個優秀的文化。謝謝你們!」這段話在頒獎典禮後立刻受到眾書商的熱烈討論,也將成為流傳書業間的經典名句。值得一提的是,多數讀者以為普露原登在1997年《紐約客》雜誌的短篇故事〈斷背山〉最早以書籍形式問世,是收錄在一本1999年美國出版的懷俄明小說集《Close Range: Wyoming Stories》中,並在去年底電影上映時才出單行本。事實上,此篇故事早在1998年就已經在英國出了單行本,這個版本也才是藏書家所認定的真正首版,麥克墨崔是個老經驗的書商,自然很清楚這個歷史。

寫作帶給麥克墨崔名與利,也影響了他的書商生涯。首先,他無法再像以往般四處獵書,因為很多書店的老闆一看到他進門,立刻就搬出一大箱他的作品,要他簽名,讓他覺得既無趣又疲倦,只好忍痛錯過不少書店。此外,他的文件也成了蒐藏對象,一些他早期和其他書商的通信居然被高價轉售,讓他很受不了,雖然他能體諒多數書商得維生的立場,卻也製造了朋友間的緊張關係。他在1995年對全美骨董書商的一場公開演講裡,談到了一個書商作家的絢爛與悲慘,他並同時表示,很早就已不在他的店裡賣自己的書、不幫讀者簽名,他很不想把自己搞得像個明星。

讓無書之地變為書鎮曾經因家鄉射手城是個無書(bookless)之地,麥克墨崔上了大學後就一直居住在書多的大城市附近,長達三十多年,但他內心卻對德州一望無際的原野、大片大片的天空有著深深的念想。彷如葉落歸根般,1980年代末期,他開始把重心移回人口不到兩千的射手城,先買下一戶原屬石油大亨的巨宅做為住處,在裡面擺了兩萬本個人藏書,又在鎮上接連買下幾家店面,把它們一一改成書店,繼續沿用華府的書店名稱Booked Up,麥克墨崔除了由本店運來不少中低價位的古書外,還不斷購買大量的二手書,企圖將此文化不毛之地轉化為英國威爾斯的黑.昂.歪 (Hay-on-Wye;世界第一個書鎮, 1 9 6 1 年由狂人Richard Booth創辦,成為世界其他書鎮仿效的原型)。

這個打造書鎮的計畫其間停頓了幾年,主要是1991年底,他進行心臟血管四重繞道手術後,身體雖復原,心理卻產生劇變,他有兩、三年的時間每天凌晨三點多就在恐懼中驚醒,然後焦慮地等到太陽升起才能再度入眠,多數時間他都躺在沙發上,一語不發、眼睛遠眺窗外發呆。所幸那幾年他住在愛人同志歐莎娜亞利桑那州的家中,在歐莎娜的悉心照顧與誘導下,他居然可以每天在打字機前完成五頁作品,但之後又躺回沙發。這段憂鬱期裡,他雖能創造故事的角色,卻無法整合結構,歐莎娜開始幫他編輯,兩人因此合寫了幾本書。日後麥克墨崔雖能獨立寫小說與非小說,但對組織劇本的架構卻總有困難,自此歐莎娜成了他劇本編寫的合夥人,而且更攜手製作電影和電視影集,影片《斷背山》就是這兩位生活兼工作伴侶的傑作之一。我們真得感謝歐莎娜,因為她,才有未來影片的優異組合、也才能讓麥克墨崔繼續活躍於文壇、影壇與書業。

在寫作與放牧之間1990年代中期後,書鎮擴展計畫繼續在射手城進行,現今約三、四十萬冊的絕版書占據了Booked Up在小鎮的四棟獨立建築。為了精簡人力,僅第一棟設有店員,其他三棟門戶大開,顧客可以自由進出,等選完書後,再到第一棟結帳。如此特別的一個書鎮,讓我總盤算著要到此一遊,尤其是老友蓋瑞.史多樂力(Gary Stollery;加州內華達城書鎮的發起人)告訴我,他幾年前到射手城的Booked Up時,不僅店員是麥克墨崔的妹妹,而且麥克墨崔本人就在店裡的二手書堆中標價。雖然我曾在古董書展裡見過他、聽過他的演講,但怎樣也比不上能親訪他的書店來得過癮。

但是去年初卻傳來麥克墨崔打算在同年底關閉書店,一方面是上門的訪客銳減,有時一整天見不到一個來客;再方面他即將七十歲,想趁著還能走動之際,多旅遊一些。

也許是來自各方書迷的惋惜聲浪太大,而且有鑒於射手城幾家餐飲店和小旅館的生意都得仰賴書店的訪客,他最終改變心意,暫時打消了歇業的念頭,讓我虛驚一場!麥克墨崔曾經自認是個失敗的牛仔、對放牧不在行,但他逐漸體悟到祖孫三代的生活形態其實差異並不很大。他在一本回憶錄裡提到,父親、祖父是逐水草而居,為了尋找水源、牧草而在原野間流動,身為一個書商,他則是逐書本而居,為了尋找版本、價格、內容好的書籍,在城市間穿梭;先輩的牧場是由一群群的牲口所組合,而他的「牧場」(書店)則是由一堆堆的書本所構成。即便他的寫作生涯也和放牧有相通之處,一如牛仔費力地把牲口一隻隻趕集成群,身為一個作家,他「放牧」(書寫)的是文字,先把一些文字群聚成句子,再把這些句子集合成段落,最終把段落組織成一篇小說。換言之,他還是以流著牛仔的血為傲,只不過他放牧的是書與文字罷了。

我相信麥克墨崔的文字創作肯定會長存,但他在射手城一手打造出的書店Booked Up可就難說了,如此大型的獨立二手、骨董書店,正如逐漸消失的牛仔文化,一去就不回頭!趁著它還存在之際,我得認真考慮什麼時候買張機票飛到達拉斯,然後再開兩個半小時的車到西北方的射手城朝聖,畢竟這世上少有書店是由一位普立茲獎兼奧斯卡獎得主所開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