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新住民子女教學

2006/04/04 06:00

〈親師會客室〉

文/高傳正

近年來外籍配偶的人數遽増,其子女的人數也越來越多,新住民子女的教與學成了重要的課題。

這兩年來,班上學生多的話已超過三分之一是新住民的子女,幼稚園教師所接觸的新住民孩子最為年幼,也是孩子學習起始點的最佳導引者,不論在人際溝通上,教師可以為孩子做一個橋樑,甚至於語言學習上,也可個別輔導或請家長協助,甚至還可以做孩子媽媽的朋友,聽聽她訴說一些事,以紓解思鄉之情或增進語言能力。建議教師可以這樣協助新住民的孩子:1.讓孩子與媽媽透過親子共讀的方式,一起聽聽學校聽過故事的故事帶,閱讀圖畫書,一起學中文。

2.教師可以提前教孩子課室即將進行的活動,以使孩子在班上活動進行時有所準備,不致聽不懂跟不上。

3.讓班上其他孩子知道新住民小朋友需要更多的學習與協助,大家可教他們一些生活習慣,發揮同儕的力量,助人的孩子也學習更深一層的社會技巧。

4.自信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教師可以請新住民小朋友教大家他們所會的媽媽的母語,介紹風土民情、生活習慣,這樣孩子就會更有信心了。

課室安排更是重點,例如:透過座位穿插,分組教學,個別輔導,安排每個新住民小朋友有一個「好朋友」協助,都是協助孩子盡快適應的好方法。

另一管道 親友多協助過去傳統大家庭對於年幼孩子的教育,往往擔負著重要的角色,因此縱使孩子喪父或喪母,依然有替代角色教育他們。所以新住民小朋友的親友,可以發揮協助的功能,讓孩子盡快補足學習成長上的缺口,建議可以這樣做:1.多讓新住民小朋友和和家族中的小朋友相處,孩子玩在一起,很快就學會語言,也能了解大家的習慣。

2.除了小朋友一起玩之外,有時也可稍微安排一些活動,比方:一起看看卡通、畫畫,或大家一起出去玩,有同年齡的孩子是最好不過,因為孩子透過模仿與互動,學習力是超強的,叔、伯、阿姨、姑姑這時就發揮高度的功能了。

大環境的改變,學習環境也受到影響,從老師、孩子到家長、親友,都需要彼此相互調適、包容與諒解,營造有利於孩子的學習環境。

(作者為花蓮教育大學總務長)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